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赏析:宝钗扑蝶与黛玉葬花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赏析:宝钗扑蝶与黛玉葬花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20/07/82726509_1131811690.shtml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通过宝钗扑蝶和黛玉葬花两个经典场景,展现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以及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这一回不仅揭示了封建大家族中女儿们的命运与情感纠葛,也反映了作者对人性、生命以及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情节发展

第二十七回的题目是“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主要描述了两个经典场景:宝钗扑蝶和黛玉葬花。

宝钗扑蝶

芒种节这天,大观园中的女儿们都在祭饯花神,唯独不见黛玉。宝钗便去寻找黛玉,途中在滴翠亭看到一双玉色蝴蝶,便用扇子扑蝶。这一情节展现了宝钗的青春活泼与天真烂漫。

在追蝴蝶的过程中,宝钗无意中听到了小红和坠儿在亭内的私密话,为了避免被卷入其中,她巧妙地使用了“金蝉脱壳”的计策,将黛玉作为挡箭牌,成功脱身。这一情节也体现了宝钗的机智与自我保护意识。

黛玉葬花

黛玉因前一天未能与宝玉见面而心生怨愤,在芒种节这天选择了葬花,并哭泣着咏唱《葬花吟》。这一情节深刻表达了黛玉的孤独、悲伤以及对自身命运的哀叹。

《葬花吟》是黛玉情感的集中爆发,她以花喻人,怜花就是怜自己,在鲜花的凋零中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全诗哀婉凄恻,如泣如诉,是《红楼梦》中最富情感的诗篇之一。

人物性格

薛宝钗

通过扑蝶这一情节,展现了宝钗的青春活力与天真烂漫。同时,在处理小红和坠儿的事情时,她的机智与自我保护意识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然而,对于宝钗使用“金蝉脱壳”的计策,历来存在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她心机诡深、故意嫁祸于黛玉;也有人认为这只是她洁身自好、处变机智的表现。无论哪种评价,都反映了宝钗性格的复杂性。

林黛玉

黛玉葬花这一情节深刻揭示了她的孤独与悲伤。她以花自喻,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哀叹和对人情冷暖的愤慨。

同时,黛玉的敏感与多愁善感也在这一情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她因宝玉的疏远而心生怨愤,又因自身的孤独而哭泣不已。

情感表达

这一回通过宝钗扑蝶和黛玉葬花两个场景,深刻表达了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内心世界。宝钗的青春活力与机智自保、黛玉的孤独悲伤与敏感多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这一回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多彩。

艺术手法

对比手法

通过宝钗与黛玉的对比,展现了两人性格与命运的差异。宝钗的机智与自保与黛玉的孤独与悲伤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同时,通过“戏彩蝶”与“泣残红”的对比,也暗示了春末夏初时节的变化与生命的短暂。

象征手法

《葬花吟》中的“花”象征着黛玉自己以及她所代表的美丽而短暂的生命。葬花的行为则象征着她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哀叹。

滴翠亭中的彩蝶也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与黛玉的悲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细节描写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宝钗扑蝶时的动作与神态、黛玉葬花时的情感与心理变化等细节,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综上所述,《红楼梦》第二十七回通过丰富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深刻的情感表达以及巧妙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封建大家族中女儿们的命运与情感纠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性、生命以及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