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快递时效受疫情影响,你有收到包裹吗?
北京快递时效受疫情影响,你有收到包裹吗?
随着北京地区疫情防控措施升级,快递配送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尽管多家快递公司表示北京地区快递可正常收寄,但快递时效受到一定影响。部分高风险区域的小区实行全封闭管控,快递员无法进入小区,只能将快递集中配送至门口。此外,618大促期间物流压力增大,进一步影响了快递时效。消费者在特殊时期需更有耐心等待包裹送达。
快递新规落地: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快递市场管理办法》落地十日,执行情况如何?记者探访发现,一些北京市民已感受到快递服务质量的提升,但行业全面落实新规仍需时间。
家住朝阳区的高女士表示:“平时都是直接放门口,这几天经常接到快递电话,看来新规还是很有效的。”市民杨女士也认为新政带来了便利:“以前都是直接放快递柜里。现在接到快递员电话后,还是会让他放快递柜,但这种事先询问的形式更能让我掌握物流进展。”
不过,新规的执行情况目前还参差不齐。上周五,家住丰台区的葛女士下班进小区,就小跑直奔快递驿站,终于赶在驿站晚9时关门前取到了快递。“新规不是说放驿站要征求同意吗?”葛女士感到不解。对此,驿站负责人解释,站点每天要接收约600件快递,挨个打电话通知不太现实,如果居民有送货上门的需求可以单独通知驿站。
也有居民的快递依旧被默认为“门口签收”。“之前不在家,让快递员放过几次门口,后来他就默认给放门口了。”家住团结湖附近的李先生表示,快递新规执行后,情况依然没有改变。
快递配送难题:业务量大、设施不足
记者调查发现,巨大的业务量和快递员人手有限的矛盾,是部分网点无法及时落实快递新规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业近13年的快递员小张告诉记者,他平均每天要配送约400件快递,按每件快递通话1分钟来计算,拨打400通电话需6个多小时。“光是打电话半天就过去了,何况常遇到电话没人接的情况,需要反复打好几次。”小张无奈地说,除了时间成本,因拨打电话产生的费用也是快递员顾虑的问题。
此外,还有快递员反映,由于频繁拨打电话与用户沟通,被系统误判定为“诈骗电话”,导致手机号在短时间内被封禁三次。
快递末端基础设施布局仍显不足也造成了新规在部分网点尚未迅速落实。市民姜女士常要去外地出差,收快递对于她来说是个困扰。“小区没有快递柜,附近也没有快递驿站,只能选择家门口签收。”姜女士多次麻烦住在附近的朋友帮忙取件保管。
该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小区原先有智能快递柜,但由于利用率不高,已被公司拆除。丰巢快递柜工作人员称,公司会对片区的快递量进行评估,如果快递投放量少,柜机会被撤出。快递驿站的设立也有门槛,不仅有面积要求,也要考察附近的快递量等情况。
改进措施:智能客服提升效率
业内普遍认为,新规实行后,相应的配套措施还需完善。“不应将责任完全推给快递员,更不能将矛盾转移到快递员和消费者之间,快递公司总部应承担起责任,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物流行业专家赵小敏表示。
实际上,新规的核心要求是将快递接收方式的选择权交给消费者。因此,如何更好地获取消费者的选择,是首要问题。
记者注意到,已有快递企业推出了智能客服或者微信小程序。顺丰在快递即将抵达时,会通过微信公号推送“准备派件通知”,用户可在线选择收件方式。
此外,快递员也可让智能客服代替自己拨打电话。“我曾接到快递的智能客服电话,提示我按下不同的数字选择投递方式,这种方法挺方便的。”市民宫先生说。
一些上班族表示,在工作日更喜欢线上沟通,建议快递企业在官方微信平台设置收件方式的选项,在快递抵达前主动通知收件人在线选择收件方式。
未来展望:完善物流基础设施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北京市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货物运输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将初步建成,物流数智化、绿色化、标准化进程将明显加快,安全高效、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将基本形成,现代物流对产业链供应链的保障能力将显著增强。
具体措施包括:大力发展航空货运,提升公路货运通行效率,增强铁路物流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多式联运;加快构建三级物流体系,抓好仓储设施建设管理,完善应急物流设施布局;健全城市配送通道,优化配送车辆通行管理,更好支持末端配送;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融合创新发展,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加强仓储物流用地支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推动物流数智化绿色化转型。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为北京快递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有望进一步提升快递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快递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