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甲天下,如何永葆这份美?
桂林山水甲天下,如何永葆这份美?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流传千年的诗句,道出了桂林最引以为傲的资本。然而,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保护环境,如何在传承文化的同时创新发展,成为了桂林面临的重要课题。
生态保护:让漓江永远清澈
近年来,桂林市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持续推动漓江流域的环境治理。据统计,桂林市投入约55亿元用于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目前漓江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同时,桂林还建成了数字漓江5G融合生态保护综合利用平台,实现了对漓江生态环境的全天候监测。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桂林市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7%,创下历史最优记录。地表水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
值得一提的是,桂林还在全国地级市中首创发布《漓江生态环境质量报告》《漓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报告》,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漓江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也成为了全国生态保护的典范。2024年,桂林喀斯特更是入选第二批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进一步提升了其国际影响力。
文化传承:让旅游更有内涵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不仅有壮丽的自然风光,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据统计,桂林现有462处文物保护单位和256项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桂林通过创新方式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例如,七星公园的桂海碑林博物馆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音乐会等活动,将单一的参观转变为沉浸式体验。同时,桂林还打造了“桂林有戏”“我所思兮在桂林”等非遗戏曲与旅游融合精品项目,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领略到桂林的文化魅力。
科技创新:为旅游插上科技翅膀
在保护环境和传承文化的同时,桂林也在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之路。桂林市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19.96亿元,获得广西科学技术奖45项,数量创历史新高。这些科技创新成果不仅推动了当地产业升级,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例如,桂林建成了国内首条规模化民航轮胎生产线,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此外,桂林还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智慧旅游建设,“一键游广西”智慧旅游平台桂林板块基本建成,极大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未来展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
当前,桂林正全力推进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2024年,桂林接待游客1.5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90亿元,均创历史新高。桂林还成功入选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并获得2026年世界运河大会举办权。
桂林的实践证明,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可以相得益彰。未来,桂林将继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打造更多世界级文旅IP,让“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传得更远、更响亮。
作为游客,我们在欣赏桂林美景的同时,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这份大自然的馈赠留给子孙后代,让“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永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