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阆中:让千年古城“有景更有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阆中:让千年古城“有景更有魂”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02A024Z800

7月30日是第六个“阆中古城保护日”,今年也是《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颁布20周年。近年来,阆中全市上下始终把古城保护放在第一位,严格按照“尊重历史、科学规划、分类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原则,立足历史传承,担当时代责任,全力保护阆中古城这座“世界千年古县”。


山环水绕的阆中古城

A法治赋权依法守城

近5年制止违法行为193起

“叔叔阿姨,今天是阆中古城保护日,这份宣传手册请看下……”7月30日下午,阆中古城贡院广场上,工作人员向过往市民及游客发放宣传册,宣讲《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阆中古城维修规范》等条例规定,并就与古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阆中古城房屋维修、商铺装修等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切实提升大家的古城保护意识。

一个院落、一条巷子,凝结着好几代人的生活记忆,蕴含着跨越时间的人文信息,是阆中古城的宝贵资源。自2004年起,阆中对古城的保护开启“加速度”:立足长远、统筹谋划古城的保护、利用、管理等,以立法手段破解难题,构建起“法治赋权,依法守城”的保护体系。

2004年,《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正式实施,2019年又适时进行了修订。阆中市政府在此基础上,相继出台《阆中古城保护专家委员会管理办法》《阆中古城维修规范》《阆中古城核心区室外装饰装修管理办法》《阆中古城保护名录编制管理办法》等4项制度。

2018年5月,阆中市正式成立阆中古城景区管理局,实施古城景区管理专项考核、古城保护综合执法、“两代表一委员”监督古城修缮等综合措施。

“通过构建起‘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人大政协加强监督,古管局主抓主管,属地乡镇(街道)、职能部门依法履职’的古城景区管理体系,古城保护成效显著。”阆中古城景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5年来,共制止违法行为193起,立案查处3起,形成强力震慑。

B规划赋形专业治城

让古城保持“唐宋格局、明清风貌”

近年来,阆中古城保护区范围不断扩大,由1.78平方公里扩展到23.17平方公里。如何对标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准则,高质量抓好古城保护?围绕古城保护“唯一性、原真性”准则,阆中坚持“规划赋形,专业治城”,让古城始终保持“唐宋格局、明清风貌”。

阆中邀请国家文物局、省住建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为古城保护会诊把脉;成立阆中古城保护专家委员会,郭旃、丹青、杜晓帆等专家加盟“阆中古城保护智囊团”,先后召开专题会11次,为科学保护古城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古城修复过程中,要“真街区”不要“假古董”,成为大家的共识。按照“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的原则,阆中建立起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3个层次的保护框架,同时将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等市域文化遗产资源统一考虑。此外,将古城整体格局风貌、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市域遗产资源等一并纳入保护范围,实施统一保护。

“修缮并不是随随便便地修,我们也不会追求‘新、大、奇’,而是带着一种对历史的敬畏,找到足够依据才去做。”阆中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阆中始终坚持精准维修、微改更新、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城乡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精细精准保护。针对古城房屋因年久失修出现损坏情况,要求业主采取传统工艺、传统流程、传统材料进行维修,切实保证古建筑本体、保持原有历史风貌。

C科技赋能智慧护城

“黑科技”加持全天候守护古城

行走于古城内,顺着墙体抬头观望,不时会发现几处像监控器一样的设备。如今,阆中古城已有2300多岁,一系列数字技术的应用,让古城保护有了不歇岗的“哨兵”。

“在张飞庙、贡院、锦屏山、滕王阁分别建有视频监控室,在中天楼、华光楼安装热成像监控系统,构建起古城全时段安全网络。”阆中市保宁街道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科技赋能让古城保护全覆盖、无死角、全天候、不缺位。

此外,阆中古城还安装有多项防火“黑科技”。全覆盖安装消防烟感报警系统5791个,引入“智慧消防”火灾自动报警、无线火灾报警、电气火灾监控等系统应用点位超6500个,涉及2802户,保障了古城消防安全、文物安全、景区安全。古城火灾扑救登高作业平台、配电箱气溶胶灭火系统、智慧消防系统、“火眼”系统等投用,守护这座千年古城的万家灯火。

科技赋能不仅仅体现在古城保护上,在文旅融合上更是如此。阆中抢抓入列全省历史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试点县的机遇,加快实施阆中古城保护名录信息化数字化建设项目。同时,利用数字技术“激活”阆中非遗文化,创新保宁醋传统酿造工艺、皮影戏、丝毯织造等传统技艺的数字展示,丰富文态传播。

D文化赋魂以文兴城

吸引文化遗产项目落地阆中

古城“出圈”,离不开“吆喝”。成功举办“阆中汉服纪”、阆中古城嘉陵江国际龙舟赛、阆中古城国际马拉松、阆中春博会等重大活动,让阆中古城成为发掘、传承、展示传统文化艺术的大舞台。

近年来,阆中对2个历史街区、86处历史建筑、70处文物保护单位、4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32株古树名木等编制完成四批古城保护名录。对古城主要街道及50余个院落风貌现状、历史沿革、建筑特色等进行资源普查,绘制古城街道院落布局图,挂牌保护院落风貌格局。

以文兴城,产业是关键。阆中先后争取到贡院、五龙庙“三防”工程等近20个总投资2000余万元的文保项目,推动保宁蒸馍非遗工坊入选省首批优秀非遗工坊、银河地毯公司入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吸引古城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文化遗产项目落地阆中。

“依托阆中丝毯、保宁醋等非遗工坊以及南充文旅学院等高校,成立非遗人才库,‘校企地’联合培养非遗传承人430余名。”阆中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阆中还原改进保宁醋酿造、丝毯制造等16门非遗技艺,推动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

坚持“文化赋魂,以文兴城”,使得阆中古城的原真性、唯一性得到最好传承,受到国家住建部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近年来,阆中古城景区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川康养旅游目的地等;连续6年入选“中国5A级景区100强”榜单,在全国5A级景区影响力排名中位居前列;2021年,阆中古城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2022年成功举办2022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充分展示了千年古城悠久的人文历史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