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脑卒中高危患者如何在社区实现有效管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脑卒中高危患者如何在社区实现有效管理?

引用
7
来源
1.
https://www.shanghai.gov.cn/gwk/search/content/b8456936093f49ce92fb72c1cf888e84
2.
http://wsjkw.hebei.gov.cn/zwyw/407336.jhtml
3.
https://www.lceryuan.net/NZZSX/137.html
4.
https://www.brainmed.com/info/detail?id=46500
5.
https://rs.yiigle.com/cmaid/1518366
6.
https://www.zgggws.com/article/doi/10.11847/zgggws1144739
7.
http://www.jdyfy.com/info/41461/137471.htm

脑卒中是目前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更好地管理和预防脑卒中,社区健康管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定期筛查和评估高危人群以及提供个性化的干预方案,社区能够有效地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复发率。此外,早期识别症状并及时就医也是关键环节之一。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还能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你所在的社区是如何进行脑卒中管理的呢?欢迎分享你的经验或建议!

01

脑卒中社区管理的重要性

根据《健康上海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到2030年,上海将实现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水平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到160/10万以下。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社区层面的有效管理。

社区管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够覆盖更广泛的人群,尤其是那些尚未就医或处于疾病早期阶段的高危人群。通过社区干预,可以及早发现和控制危险因素,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02

社区管理的具体措施

危险因素控制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上海市的方案提出,要优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增加公共体育设施场所数量,推广合理膳食标准,鼓励减盐、减油、减糖。同时,加强健康体检规范化管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与老年人健康体检、职工健康体检等数据的共享机制。

上海市杨浦区的实践提供了具体案例。该区通过“社区运动健康师”项目,为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提供专业的运动干预方案。据统计,参与项目的患者医保费用显著降低,人均每月减少76.24元。

健康教育

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环节。上海方案提出,要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和中医药养生保健理念,到2030年实现30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知晓率达到65%,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达到60%。

监测体系

建立完善的心脑血管疾病监测体系是社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方案提出,要持续监测心脑血管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落实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登记报告制度,加强发病和死亡监测。

03

创新实践案例

杨浦区运动健康师项目

杨浦区的运动健康师项目经历了从1.0到3.0的升级过程。最初以健康科普宣教为主,随后转向疾病人群的精准干预,最终实现“三高”人群的全面管理。通过运动干预,不仅改善了患者健康状况,还显著降低了医疗费用。

职业人群健康管理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的研究发现,职业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和肿瘤死亡率远超传统职业病。为此,该院在工作场所开展健康促进项目,通过办公室设施改造、建立健康档案等方式,推动员工从“被动医疗”转向“主动健康”。

基层医疗能力提升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已达3.3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早期预防和干预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互联网+综合干预工具包、短视频健康宣教等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

04

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进步和模式创新,社区脑卒中管理将更加精准和高效。例如,通过5G技术实现生命体征的常态化监测,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健康管理方案,以及通过智能设备实现居家健康监测等。

同时,构建学习型医疗体系和整合型医疗卫生体系也是未来发展方向。通过技术赋能和数据驱动,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能力;通过医保政策创新,增强其工作动力,最终实现医防融合的慢性病管理模式。

社区脑卒中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社区组织和居民的共同努力。通过持续创新和实践,我们有望实现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双重下降,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