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点赞!天津长芦汉沽盐场绿色发展助力区域经济
工信部点赞!天津长芦汉沽盐场绿色发展助力区域经济
近日,工信部公布2024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成功入选国家层面绿色工厂名单。这家拥有千年制盐历史的国有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不仅实现了传统制造业的绿色转型,更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千年盐场的现代转型
天津长芦汉沽盐场,前身为公元925年设立的“芦台场”,至今已有千余年制盐历史。作为中国重要的海盐生产基地之一,盐场占地面积达96.28平方公里,拥有职工4000余人,年营业收入约27亿元。其“芦花牌”食盐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及天津市名牌产品称号,产品远销海内外。
近年来,汉沽盐场积极推进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例如,通过优化四溴双酚A生产工艺,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大幅降低了水电消耗和废渣排放。改造后,吨产品水单耗从19.5吨降至10.62吨,电消耗从945.62kwh降至777.56kwh,废渣排放量更是从每年100吨降至20吨左右,真正实现了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
绿色发展引领行业转型
在绿色发展方面,汉沽盐场走在了行业前列。盐场与金风科技合作建设了分散式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风力发电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达23990吨,相当于种植了近130万棵树木。同时,盐场还建成了国内第一套以滩晒饱和卤水为原料生产真空精制食用盐装置,实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汉沽盐场的盐田还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不同浓度的盐田在阳光照耀下呈现出斑斓的色彩,不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更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吸引了众多鸟类在此栖息繁衍。
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作为天津市滨海新区的重要企业,汉沽盐场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不容忽视。目前,盐场年产原盐101万吨、加工盐20万吨、盐化工产品11万吨,销售收入达3.2亿元。这些成绩的背后,是4000余名职工的共同努力,也为当地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
汉沽盐场的转型升级,不仅推动了自身高质量发展,更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其在绿色制造方面的成功实践,为其他传统制造业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引领着行业向更加环保、高效的方向发展。
从千年盐场到现代化工厂,从传统制盐到绿色制造,天津长芦汉沽盐场的转型之路,正是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未来,随着更多绿色改造项目的实施,汉沽盐场必将在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