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谱系理论:沙盘游戏疗法在儿童心理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孤独症谱系理论:沙盘游戏疗法在儿童心理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沙盘游戏作为一种独特的心理治疗方法,在儿童心理康复领域展现出显著效果。本文综述了沙盘游戏疗法在不同类型儿童心理问题中的应用研究,为构建有效的儿童心理康复方案提供参考。
沙盘游戏的治疗原理
沙盘游戏,又称为箱庭疗法或沙盘疗法,是由荣格分析心理学家卡尔夫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结合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东方哲学思想,通过让来访者在沙盘中自由摆放沙具,象征性地表达个体的潜意识,从而实现心理治愈和成长。
沙盘疗法的非语言治疗方法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地区。研究表明,沙盘疗法在特殊儿童心理治疗方面成效显著。
沙盘游戏在儿童(青少年)中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沙盘游戏最初应用于儿童,对儿童心理健康有重要辅助作用。研究表明,沙盘游戏可提升儿童(青少年)内在的自我动力,恢复自信心,获得心理成长,促进人格的发展,在教育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沙盘游戏在儿童康复中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自闭症儿童中的应用
自闭症(ASD)主要表现为社交、语言障碍以及行为重复刻板等。研究表明,沙盘游戏可有效改善自闭症儿童的临床症状,包括烦躁、多动、自伤等心理行为问题,同时提高社交、认知能力及语言能力。研究还发现,团体沙盘干预对学龄前期自闭症患儿的治疗效果优于个体沙盘干预。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儿中的应用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精神障碍,沙盘疗法能有效通过表达创伤,修复创伤从而得到治愈。研究表明,沙盘游戏疗法在地震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它突发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矫治中效果显著。
脑瘫患儿心理康复中的应用
脑性瘫痪是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可造成患儿肢体功能障碍,影响其心理状况。研究表明,沙盘游戏疗法可有效缓解脑瘫儿童不良心理状态,对其心理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儿心理康复中的应用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儿常因社会地位改变而产生负性心理行为障碍。研究表明,沙盘游戏能刺激患儿大脑神经发挥作用,提升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躯体疾患患儿心理干预的应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沙盘游戏疗法应用在临床医学躯体疾患患儿的心理干预中,如唇腭裂患儿的心理治疗及社会康复训练等。
评价和展望
沙盘游戏疗法对儿童心理健康有较好地辅助作用,是儿童心理康复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然而,目前我国对于沙盘游戏的运用仍存在一些局限,如应用范围小、治疗体系不完善、长期性及安全性研究较少等。建议未来扩大适用范围,关注沙盘游戏干预的长期性及安全性研究,结合其它不同心理辅助治疗手段进行疗效分析,制定更加合理、有效、安全的干预模式。
本文原文来自《饮食保健》杂志2021年第22期,作者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黄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