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舟:用10年时间,带孩子走遍中国历史
薛舟:用10年时间,带孩子走遍中国历史
“爸爸,为什么历史书总是那么枯燥?”面对女儿的疑问,作家薛舟决定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带着孩子实地探访历史,让历史“活”起来。
这是一场历时10年的文化之旅,薛舟带着两个女儿,自驾游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程达16万公里,参观了近千家博物馆、纪念馆及各类历史文化遗址。这段独特的经历,不仅让孩子们爱上了历史,更激发了薛舟创作《边走边看的中国史》系列丛书的灵感。
这套丛书共15册,从神话时代一直讲到三国时期,每册都结合了实地探访路线和历史故事,旨在通过实地踏访的方式激发孩子对历史的兴趣。书中融合了古诗词、地理、文学、哲学、建筑、考古等多学科知识,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
从“睡前故事”到“实地探访”
一切始于一个简单的愿望——给女儿讲一个不一样的睡前故事。薛舟发现,单纯依靠书本讲述历史,很难吸引孩子的兴趣。于是,他决定把“讲故事”的场景从家里搬到路上,用10年时间,带孩子实地探访403处历史人文景点。
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不仅让孩子们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正如薛舟所说:“历史不是封印在洞穴里的一成不变的宝藏,而是鲜活的、有温度的、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故事。”
“走中国,知华夏”:35条特色探访路线
在《边走边看的中国史》中,薛舟精心设计了35条“走中国,知华夏”实地踏访历史路线,每条路线都经过精心规划,旨在让孩子们在行走中感受历史的脉搏。
以“寻找古蜀国”为例,这条路线从四川省新津县宝墩古城遗址出发,途经三星堆博物馆,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古蜀文明的魅力。通过实地探访,孩子们不仅能直观地了解历史,更能感受到文化的温度。
实地探访:让历史“活”起来
这种结合实地探访和历史学习的方式,与当下流行的“研学旅行”理念不谋而合。正如敦煌戈壁徒步活动所展示的,实地探访不仅能锻炼孩子们的意志品质,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更能增进亲子关系,拓展视野,增长见识。
在徒步过程中,孩子们可以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了解地理、气候、生态等方面的知识。同时,通过参观莫高窟等文化遗址,孩子们还能接触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真正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想。
启示与思考
在当今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背景下,薛舟的这种教育方式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启示。它打破了传统教育的界限,将课堂延伸到户外,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些都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综合素质。
正如一位家长所说:“这种教育方式让孩子在行走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比单纯坐在教室里听讲要有效得多。”
《边走边看的中国史》的出版,不仅是薛舟个人教育实践的结晶,更是对当下教育改革的一种呼应。它告诉我们,历史不是枯燥的教科书,而是鲜活的故事;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探索。通过实地探访,我们不仅能让孩子爱上历史,更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