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洪波教授带你探秘灵山岛地质奇观
吕洪波教授带你探秘灵山岛地质奇观
近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质学教授吕洪波带领团队深入探访了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东南黄海中的灵山岛,揭秘这座被誉为“江北第一高岛”的地质奇观。
灵山岛总面积约7.66平方公里,主峰歪头顶海拔达513.6米,是北方第一高岛。岛上分布着56座山峰,形成独特的海岛地貌景观。更令人称奇的是,这座岛屿不仅是一座自然宝库,更是一部记录了数千万年地质变迁的“活教材”。
白垩纪岩浆岩:时间的见证者
据吕洪波教授介绍,灵山岛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白垩纪时期,距今约6500万年前。那时,地球正处于剧烈的地质运动中,频繁的火山喷发和地壳变动塑造了这座海岛的雏形。
岛上主要由中生代白垩纪岩浆岩构成,包括花岗岩和闪长岩。这些岩石记录了地球历史上的重要时期——白垩纪,那个恐龙盛行、被子植物开始繁盛的时代。漫步岛上,随处可见的火山岩和海蚀岩,仿佛在诉说着远古时期地球的动荡历史。
硅化木:凝固的时光
在灵山岛的西侧南端,有一处长约20米的半裸露石岩,地质学家称之为“石头树”。这是一片罕见的硅化木群,记录了数百万年前的古森林遗迹。
据《中国国家地理》记载,这片硅化木形成于二三百万年前。当时,灵山岛与陆地相连,一场突如其来的地质爆发将参天大树快速掩埋。在地下热液的作用下,树木的木质部逐渐被二氧化硅取代,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硅化木。这片古老的森林遗迹,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为研究古环境变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运来石:传说与科学的交织
在岛的北端东侧,有一块名为“运来石”的奇特岩石。它并不高,约一人许,退潮时呈灰白色,上面隐约可见荷花和梅花的花纹。当地传说,这是一块来自东海龙宫的灵石,被龙王的女儿带至此处。
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运来石实际上是一块经过数千万年海浪雕琢的火山岩。它周围的海域,分布着连绵的火山喷发形成的千层岩地貌和巨大的五彩礁石群。这些礁石呈斜条纹状,以褐色为主,间以红、黑、白、灰等色彩,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些礁石靠海的一面与普通礁石无异,而靠陆地的一面却如刀切般平整光滑,展现了自然的鬼斧神工。
生态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作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灵山岛不仅是一座地质博物馆,更是一个生态宝库。岛上植被覆盖率超过70%,拥有81科324种植物,其中不乏百年以上的黄杨、柘树等珍稀树种。每年春秋两季,约300种候鸟在此停留,其中包括多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为了保护这座生态明珠,岛上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实现燃油车零进岛,并通过碳积分奖励制度鼓励低碳行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科研机构也积极参与到灵山岛的地质研究和生态保护中,为这座海岛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灵山岛以其险峻的地势、奇特的岩石和丰富的绿色植被闻名。主要景点包括运来石、石头树、初心塔、贝壳楼等。这些地质奇观和生态美景,共同构成了这座海岛独特的魅力。
通过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合作拍摄的地学科普片,观众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灵山岛的地质演化历史及其重要旅游景点。这座承载着数千万年地质变迁的海岛,以其独特的地质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科研人员前来探索。它不仅是一座海岛,更是一部立体的地质教科书,让我们得以一窥地球历史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