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必看:狗年艺术珍品大赏
新春必看:狗年艺术珍品大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狗一直被视为忠诚、吉祥的象征。从商朝的玉犬到春秋时期的青铜带钩,再到汉代的陶制卧狗,每一件艺术品都凝聚着古人对狗的特殊情感。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珍贵的艺术品,感受它们背后的文化内涵。
汉代陶制卧狗:两千年后的萌宠
在河南省博物院,有一件汉代绿釉陶狗,它的模样简直萌化人心。这件陶狗嘴角向下,尾巴卷曲上扬,紧贴后背,怎么看都像一个小受气包。这种质朴、纯真的艺术风格,让人不禁联想到现代的宠物狗,岁月静好,与世无争。
汉代人养狗主要是为了看家护院,尤其是守护粮仓。彼时农耕经济迅猛发展,出现了很多真正意义上的“大户人家”。地主家余粮很多,这些余粮放入粮仓,而狗狗,就是粮仓的“门将”。
汉代人坚信“事死如事生”的观念,流行厚葬。这种釉陶器是陪葬的冥器,也称为“明器”——“神明之器”。人类早期驯养的“六畜”,除了狗,其他“五畜”——猪、鸡、牛、羊、马,也都大量出现在明器里,尤其是猪和羊,更是成群结队地出现。
汉代人相信,人死之后,会到另一个世界。而在另一个世界,富贵之家依然想享受这无尽的荣华。所以,他们会把人世间的一切享用,以各种方式带入另一个世界,釉陶器就是其中一种。
汉代又“独尊儒术”,儒学昌盛,儒家强调的“重孝”观念盛行。“孝”的体现之一,就是厚葬——为长辈陪葬丰富的器物。这种“孝”文化里,也有表现与攀比的成分在。汉代这种厚葬的习俗,让这一时期的墓葬,成为盗墓者的首选。
清代玻璃画:宫廷里的狗狗
清代的玻璃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玻璃工艺相结合,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在清代宫廷中,玻璃画常被用作窗户或屏风的装饰,其中不乏以狗为主题的作品。
这些玻璃画中的狗狗通常被描绘得栩栩如生,毛色鲜亮,姿态各异。有的在草地上嬉戏,有的在花丛中觅食,还有的静静地躺在主人身边,展现出狗与人类之间的亲密关系。清代玻璃画不仅展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更体现了人们对狗的喜爱和赞美。
民国双犬图:文人画中的 canine
民国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画坛出现了许多融合中西技法的创新作品。其中,以狗为主题的作品也屡见不鲜。这些作品往往以双犬为主题,寓意吉祥如意。
在这些画作中,狗狗们或相互嬉戏,或静静依偎,展现了狗的温顺和忠诚。画家们运用细腻的笔触,将狗狗的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能听到它们欢快的叫声。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画家的技艺,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结语
从商朝的玉犬到春秋时期的青铜带钩,再到汉代的陶制卧狗,每一件艺术品都凝聚着古人对狗的特殊情感。这些艺术珍品不仅展现了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更体现了人们对忠诚、吉祥和幸福的追求。在这个新春佳节,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珍贵的艺术品,感受它们背后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