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妈庙村:三处百年建筑获官方认证,古村落焕发文旅新活力
大亚湾妈庙村:三处百年建筑获官方认证,古村落焕发文旅新活力
近日,惠州市政府公布第三批历史建筑名单,大亚湾开发区妈庙村的三处建筑——李氏宅居楼、李氏兄弟楼、李番鬼英楼,被正式确定为历史建筑。这三处建筑不仅见证了妈庙村300多年的历史变迁,更以其独特的中西合璧风格,成为大亚湾畔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李番鬼英楼:一位海员的传奇
位于妈庙村马角街126号的李番鬼英楼,始建于清末,是一座5层砖混结构的建筑。外墙上的“李番鬼英”四个大字,诉说着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李番鬼英楼的主人李英,1869年出生于妈庙村。他17岁出外谋生,在往来香港与南非之间的英国船舶上做了海员。据传,有一次,一名美国拳王故意挑衅,侮辱中国人,并扬言要和中国人比武。李英上前接受挑战,以“李家鬼脚”将其打败。后来,李英回到妈庙村,买地建筑了这座碉楼。据李英的孙辈介绍,李英曾在美国旧金山待了3年,为反对美国人的欺压,他加入了“致公堂”。每当外国人欺压华人时,李英就挺身而出与之斗争,华人纷纷称其为“番(反)鬼”。
李氏兄弟楼:中西合璧的建筑瑰宝
马角街102号的“李氏兄弟楼”和134号的“李氏宅居楼”,均为吕氏两兄弟所建,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这两座建筑都是中西风格交融的居住建筑,展现了妈庙村独特的建筑文化。
102号“李氏兄弟楼”是一栋3层建筑,最具特色的是第三层的柱廊式三开间设计。立有4个方墩和3个拱圈,砖拱上方有灰雕装饰的四瓣花,象征着幸福和喜悦;方墩之间的栏杆为陶瓷绿色瓶式栏杆,非常有岭南特色。
134号“李氏宅居楼”则是一座4层柱廊式建筑,砖混结构。建筑既有客家人的围屋特征,也有中西结合的影子:入口处矮墙围合出一个小院;一层三个门窗是西洋风格的拱圈,拱圈内装饰浮雕为中式的荷花、喜字等图案。几年前,大亚湾开发区当代油画院院长李子行将这座老建筑接手过来“修旧如旧”,打造成“惠州大亚湾区当代油画院”。如今该建筑也成为村里吸引游客、文旅融合的新亮点。
妈庙村:大亚湾畔的建筑博物馆
妈庙村是一个拥有300余年历史的古村落,以其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建筑群,被誉为“大亚湾畔的建筑博物馆”。从清代内陆的客家围屋到沿海地区的碉楼,再到独具特色的渔家石头屋,中西建筑文化在此交汇融合。这些古建筑如同一部历史长卷,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承载着妈庙村人的乡愁。
古村新生: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近年来,妈庙村党总支部坚持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用好党建主题公园、古建筑等旅游资源,实现集体经济增收,老百姓生活日趋富足。为了突出历史传承、守护文化记忆、彰显文旅特色亮点,村里将依托古建筑的优势,探索发展“古村+影视”“古村+节庆”等特色乡村旅游业态,开发摄影工作室、服装道具租赁、国风茶馆、农家乐、民宿等多元化产业,将村庄打造成历史文旅示范村。
随着三处历史建筑的挂牌保护,妈庙村的文旅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建筑,不仅是一个个独立的文化符号,更是妈庙村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未来,这里将成为游客感受岭南文化、体验中西合璧建筑魅力的热门打卡地,为大亚湾的文旅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