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特色预制菜:乡村振兴新引擎
地方特色预制菜: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3年,广东预制菜产值同比增长超过25%,全口岸预制菜出口额达317亿元,占全国18.3%。这一组亮眼的数据,折射出预制菜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作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地方特色预制菜正以其独特优势,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力。
政策引领,产业驶入快车道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预制菜产业,将其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虽然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未直接提及预制菜,但相关专家指出,这并不意味着国家不再关注预制菜,而是将其融入乡村振兴相关政策中,循序渐进,稳健发展。
各地政府积极响应中央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的措施。广东省走在前列,2022年3月印发《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成为国内首个省级预制菜产业政策。随后,各地纷纷跟进,推出资金补贴、奖励政策等,支持预制菜企业做大做强。
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金钥匙
在预制菜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地纷纷挖掘自身特色,打造具有地方风味的预制菜产品。广东作为“预制菜第一省”,目前已集聚6000多家预制菜上下游企业,连续三年在中国预制菜产业指数省份排行榜中保持领先地位。
山东、四川、重庆等地也依托自身农业资源优势和美食文化传统,大力发展地方特色预制菜。例如,山东潍坊依托蔬菜产业优势,打造“中国预制菜之都”;四川眉山则以东坡文化为依托,发展东坡肘子等特色预制菜。
标准化生产,产业发展的生命线
随着预制菜产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和标准化生产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2024年3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明确预制菜定义和范围,加强对预制菜的监管。
通知明确,预制菜应当兼具预制化和菜肴的特征,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同时,预制菜中不得添加防腐剂,强调规模化、标准化、洁净化、规范化生产要求。
这一政策的出台,为预制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标准化生产,不仅能够确保食品安全,还能提升产品质量,增强消费者信心。
乡村振兴,预制菜的新使命
预制菜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通过发展预制菜产业,可以有效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地方特色预制菜的开发,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地方美食文化,提升乡村知名度,带动旅游业发展。
展望未来,预制菜产业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标准化生产和食品安全监管的不断完善,预制菜产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