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控烟出新招:公共场所吸烟将被“曝光”
西安控烟出新招:公共场所吸烟将被“曝光”
近日,西安市推出控烟新举措,在车站、酒店、客运站等公共场所不仅张贴醒目的禁烟标识,还配备了控烟监督员进行巡视。更引人关注的是,对于违反禁烟规定的行为,管理部门将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对违规者进行“曝光”。这一创新举措引发了广泛热议。
政策背景与具体要求
2018年11月,西安市正式实施《西安市控制吸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及部分室外区域全面禁止吸烟。具体禁烟场所包括:
- 托幼机构、儿童福利机构、中小学校、儿童公园、活动中心、教育培训机构等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活动人群的公共场所的室外区域
- 妇幼保健机构以及主要为孕妇和儿童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室外区域
- 体育、健身场馆的室外观众坐席、赛场区域
-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吸烟的室外场所
在这些禁烟场所内,不得设置吸烟室或吸烟区。同时,控制吸烟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需履行以下义务:
- 建立控制吸烟管理制度,在场所出入口及其他显著位置设置明显的禁止吸烟标识和举报、投诉电话
- 在禁止吸烟区域内不设置与吸烟有关的售烟机、器具
- 对在禁止吸烟区域内的吸烟者进行劝阻,对不听劝阻的,要求其离开该场所
新举措实施效果与公众反应
新举措实施以来,西安市公共场所的控烟效果有了明显改善。然而,仍有不少挑战和争议。
一方面,支持者认为“曝光”手段能有效减少公共场合吸烟现象。有市民表示:“以前劝阻吸烟者时,他们往往不以为然。现在有了曝光机制,很多人会因为顾及面子而自觉遵守禁烟规定。”
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担心这种做法可能侵犯个人隐私。一位网友留言:“虽然吸烟是不对的,但通过社交媒体曝光个人行为,是否过于严厉?这是否会侵犯到吸烟者的隐私权?”
值得注意的是,外地游客对西安控烟现状的反映不容乐观。有游客在小红书上发帖称:“来西安旅游第一天,就发现室内吸烟的人特别多。明明餐厅内有禁烟标志,但老板似乎也不管,严重影响了用餐体验。”
法律边界与隐私权讨论
针对“曝光”手段是否合法的争议,北京市康达(西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小军表示,如果是在禁烟区域,如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等,劝阻无果后为维护公众身体健康及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环境,发布者未捏造、歪曲事实,也未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吸烟人名誉,即使吸烟人的社会评价降低,但此行为主要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即公共场所禁烟的规定),而并非出于损害吸烟者名誉的目的,亦是因其自身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吸烟的不当行为导致,因此通常不构成对肖像权、名誉权的侵犯。
但王小军也强调,如果在非禁烟区域,吸烟本身并不违反规定,而发布者未经吸烟人同意将其照片或视频发布到网络,也可能构成侵权。此外,将他们的照片或视频发布到网络,可能暴露当事人个人信息和生活状态,可能侵犯其隐私权。因此,出于对自然人肖像权、隐私权的尊重,劝阻者可以将相关证据提交给有关部门进行举报,而尽量不要发布到网络进行曝光。
总结与建议
西安市的控烟新举措体现了政府对公共场所吸烟问题的重视,但要真正实现无烟环境,还需多方共同努力:
- 加强执法力度:确保禁烟规定得到有效执行,对违规者依法处罚
- 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市民的控烟意识
- 完善配套设施:在非禁烟区域合理设置吸烟点,引导吸烟者文明吸烟
- 保护个人权益:在执行控烟政策时,注意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隐私权
控烟之路任重道远,但随着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和参与,相信西安的公共场所环境将日益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