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芯粒技术:智能汽车算力瓶颈的破局之道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芯粒技术:智能汽车算力瓶颈的破局之道

引用
搜狐
12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43858057_121880839
2.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4-09-30/doc-incqxrwq5044932.shtml
3.
https://www.sohu.com/a/800533411_335896
4.
https://www.sohu.com/a/769664697_121136454
5.
http://www.eeo.com.cn/2024/1227/704335.shtml
6.
https://aiorang.com/c/MzM0YmUzYjc2OGJkNzM2NWM1MjM=
7.
http://www.mems.me/mems/more_than_moore_202410/13098.html
8.
https://www.prnasia.com/story/475218-1.shtml
9.
http://www.bnsmec.com/mobile/?c=show&id=43
10.
http://www.rigger-micro.com/news/info/11000?cid=
11.
http://www.cnautonews.com/chanpin/2025/01/16/detail_20250116371459.html
12.
http://www.semiinsights.com/s/qcdz/11/48726.shtml

随着智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算力需求不断增长。然而高昂的芯片成本成为一大难题。芯粒(Chiplet)技术通过将一颗大芯片拆分成若干小芯片再重新封装,大幅降低大算力芯片的成本,为智能汽车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英伟达和高通相继推出高性能计算平台芯片,而中国芯砺智能也致力于利用芯粒技术研发车载大算力芯片,有望引领行业新路径。这一技术能否真正解决智能汽车的算力瓶颈?让我们拭目以待。

01

智能汽车算力需求激增

智能汽车正在成为“四个轮子上的超级计算机”。据统计,当前智能汽车的芯片数量较传统燃油车提升了60%以上。以英伟达的车载芯片为例,从2018年第一代Parker芯片的1TOPS算力,到最新第四代THOR芯片的2000TOPS算力,短短几年间算力提升了2000%。

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是算力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智能座舱需要处理多模态交互、车载大屏、VR等应用,而智能驾驶则需要实时处理大量传感器数据,进行决策规划。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数据,“端到端”智能驾驶领域的起步算力就需要1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

02

芯粒技术优势凸显

面对如此庞大的算力需求,传统芯片设计面临着成本高、开发周期长等问题。芯粒技术的出现,为这些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芯粒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将一颗大芯片拆分成若干小芯片(芯粒),再通过先进的封装技术将它们集成在一起。这种设计方式带来了多重优势:

  1. 灵活性更高:可以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灵活组合不同功能、不同制程的芯粒。
  2. 开发周期更短:相比从头设计一颗大芯片,芯粒技术可以复用已有的设计,显著缩短开发时间。
  3. 成本更低:避免了对最先进制程的依赖,降低了制造成本。
  4. 性能更优:通过优化互联技术,可以实现比单颗大芯片更好的性能。

原粒半导体产品总监李红斌指出,芯粒技术使得开发者可以针对不同需求,将不同功能、不同制程的芯粒进行灵活组装,实现智能汽车芯片的个性化定制,同时摆脱对先进制程的依赖,进一步降低研发成本。

03

中外企业竞相布局

面对巨大的市场机遇,国内外企业纷纷布局芯粒技术。

国际上,英伟达和高通等科技巨头已经推出了基于芯粒技术的高性能计算平台芯片。英伟达的Thor芯片就是采用芯粒设计,能够提供2000TOPS的算力,专为智能汽车设计。

在国内,多家企业也在该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 芯砺智能作为全球首家利用芯粒技术研发车载大算力芯片的企业,其创新的高带宽、低延迟片间互连总线技术备受关注。
  • 原粒半导体基于多模态AI处理器设计和Chiplet方法学,为大规模模型部署提供灵活算力支持。
  • 北极雄芯发布的“启明930”是国内首款异构Chiplet智能处理芯片,已完成国产供应链验证。
04

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产业链的完善,芯粒技术有望成为智能汽车算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够解决当前的算力瓶颈问题,更为未来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和更丰富的智能座舱体验提供了可能。

然而,芯粒技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不同芯粒之间的互联标准尚未统一,系统级的验证和测试难度增加等。但这些问题随着产业界的合作和技术创新,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总体来看,芯粒技术为智能汽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它不仅解决了当前的算力瓶颈,更为未来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链的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芯粒技术将在智能汽车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