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包青天:艺术形象与历史真相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包青天:艺术形象与历史真相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28502011_121124388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RPJCDB0055660XI.html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85%E6%8B%AF/63160753
4.
https://www.sohu.com/a/821394373_121107000
5.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18A01C4L00
6.
https://www.baike.com/wikiid/7158714410889609229
7.
https://www.ctdsb.net/c1664_202405/2140482.html
8.
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149323&libid=040103
9.
http://nano.ustc.edu.cn/main.htm

在戏曲舞台上,包青天总是以一张铁面示人:黑脸、浓眉、额上带月牙,手持势剑,威风凛凛。然而,历史上的包拯真的如此吗?他背后的宋代司法真相又是怎样的呢?

01

宋代司法:分权制衡的典范

宋代的司法制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严谨。当时实行的是“鞫谳分司”制度,即将事实审与法律审分离,类似于现代司法中的“事实审”与“法律审”分离。

在宋朝法院系统内,负责审清犯罪事实的是推司、狱司、推勘官,而负责检出适用之法律的是法司、检法官,两者不可为同一人。这种制度设计,体现了权力制衡的思想,防止了司法腐败。

02

包拯:从历史到神话

历史上的包拯,确实是一位清廉正直的官员。他出生于官僚家庭,天圣五年(1027年)中进士,历任建昌知县、天长知县等职。后升任监察御史,主张严格选拔官员,裁汰冗杂、贪暴、懦弱的官吏。在担任三司户部副使期间,他发展生产,关心百姓,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

包拯以廉洁著称,不畏权贵,执法严峻。他曾在皇佑二年(1050年)改任天章阁待制、知谏院,任职期间多次对权贵进行弹劾,曾“六弹张尧佐”。这些事迹,为他赢得了“包青天”的美誉。

03

艺术形象的演变

然而,当我们审视包青天的艺术形象时,会发现它与历史真相有着巨大的差异。真实的包拯并非黑脸,而是皮肤白皙,相貌端正。这一点在合肥包公园的包公画像中可以得到印证,画像中的包公白面长须,慈眉善目。

那么,包公的脸是怎么变黑的呢?这种变化始于明代,当时通俗文学作品开始大量描述包公相貌丑陋。《珍珠记》说他自幼长得丑,《还魂记》中有人物骂他“三分不像人,七分倒像鬼”。到了清代,包公的脸就彻底变黑了,额头上还出现了月牙。

这种艺术处理,实际上反映了民间文学的创作规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奇人必有奇相。刘备手臂出奇长,秦琼脸黄如蜡,刘墉成了刘罗锅,白眉大侠主人公徐良从小就长着一对雪白雪白的眉毛。包公被刻画得如此丑陋和古怪,正是为了突出他的非凡之处。

04

象征与寓意

包公脸谱中的黑色和月牙,都富含深意。在戏剧脸谱中,黑色通常表示人物的忠心耿直、铁面无私。而月牙则象征着包公“夜审阴”的能力,体现了他断案如神的智慧。

这种艺术加工,不仅让包公的形象更加鲜明,也寄托了民众对清官的期待。正如运城市宣传部的常务副部长所说:“你们合肥是包公家乡,我们运城是关公家乡,这是包公和关公家乡的对话呀。”艺术照进现实,野史湮没正史,几百年来,包公的“黑脸形象”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了。

05

历史真相与文化传承

包青天的形象,是历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它既体现了宋代司法制度的先进性,也反映了民众对清廉公正的向往。虽然艺术形象与历史真相有所出入,但这种出入恰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生命力。

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包青天时,不应仅仅停留在其艺术形象上,更应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历史真相和文化内涵。包拯所代表的,不仅是个人的清廉正直,更是一个时代司法文明的缩影,以及中华民族对公平正义的永恒追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