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的绿色平衡
鄂尔多斯: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的绿色平衡
鄂尔多斯,这座被誉为“暖城”的内蒙古城市,拥有全国约六分之一的煤炭储量,年产销煤炭达8.5亿吨,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然而,随着煤炭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成为鄂尔多斯亟待解决的课题。
工业固废的“变废为宝”
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一场“化废物为资源”的绿色革命正在上演。作为重要的煤电煤化工基地,这里每年产生大量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固废。然而,这些曾经令人头疼的“废弃物”,如今却成为了宝贵的资源。
内蒙古亿利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建成了国内首创的100%利用电石渣代替石灰石的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每年可消纳工业固废155万吨。内蒙古建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则将工业固废转化为高档瓷砖和发泡陶瓷,产品远销中亚和非洲。据统计,2023年达拉特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达525万吨,综合利用率高达57.7%。
绿色矿山的生态蝶变
在准格尔旗,绿色矿山建设正释放出生态红利。力量煤业大饭铺煤矿通过生态修复发展现代农业,建成880亩果园和500亩葡萄园,不仅改善了矿区环境,还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增收。
更令人惊叹的是国能准能集团的矿区生态修复成果。昔日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如今已变成绿树成荫、绿水环绕的生态旅游区。通过持续的生态修复,矿区植被覆盖率从25%提升至80%以上,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成为众多野生动物的安居之所。
智能化技术引领清洁开采
面对深部煤层开采难题,鄂尔多斯积极引进科技创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研发的深部煤制气与碳封存技术,为深层煤炭资源的清洁利用提供了新路径。在露天煤矿,高台阶抛掷爆破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开采效率,还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则让矿山作业更加安全高效。黑岱沟露天煤矿的无人驾驶矿卡累计运输剥离量达261.5万立方米,伊化矿业的智能化创新工作室完成50余项创新成果,获得6项国家发明专利。
未来展望:从“黑金”到“绿能”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的《关于支持内蒙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为鄂尔多斯指明了发展方向。从优化煤炭产能到推进煤电改造,从发展新能源到加强电网建设,一系列政策支持将助力鄂尔多斯实现能源结构转型。
借鉴德国鲁尔区的成功经验,鄂尔多斯正谋求从“煤炭之城”向“绿色能源基地”的转变。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这座能源重镇正在探索一条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工业固废的循环利用到绿色矿山的生态修复,从智能化开采到绿色低碳转型,鄂尔多斯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虽然挑战依然存在,但这座能源之城的绿色转型之路,无疑为我国其他煤炭产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