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南京安全区到现代城市安全:约翰·拉贝的人道主义启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南京安全区到现代城市安全:约翰·拉贝的人道主义启示

引用
搜狐
10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50310279_121289144
2.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401764?commTag=true
3.
https://www.19371213.com.cn/sylm/xwzx/202311/t20231127_4108382.html
4.
http://js.news.cn/20241116/358195ba960a43149d128f9f2eb6d828/c.html
5.
http://www.isa-hsse.com/index.php?a=show&catid=181&id=59378
6.
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html?biz_id=1034&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wm_cid=666007382291127296!!wm_id=1cf62a36384a481fb215faf95917e10b
7.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7383939e4b09f022e5955e0.html
8.
https://www.nanjing.gov.cn/zgnjsjb/jrtt/202502/t20250205_5068448.html
9.
https://www.gz.gov.cn/xw/zwlb/bmdt/content/post_10027487.html
10.
https://www.haijiaoshi.com/archives/12730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一场人间浩劫随之而来。在这场惨绝人寰的灾难中,一位德国商人约翰·拉贝挺身而出,与20多位国际友人一起建立了南京安全区,为25万余名中国难民提供了庇护所,谱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人道主义篇章。

01

危难时刻的抉择

1937年8月,日军开始对南京进行大规模轰炸。此时,拉贝一家正在北戴河度假。面对德国大使馆要求撤离南京的劝告,拉贝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冒险留下。他在9月21日的日记中写道:“今天在善待了我30年之久的我的东道主的国家遭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富人们逃走了,穷人们不得不留下来,他们不知道该到哪里去,他们没有钱逃走,他们不是正面临着被集体屠杀的危险吗?我们难道不应该设法帮助他们吗?至少救救一些人吧?假如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同胞呢?”

02

南京安全区的建立与运作

1937年11月12日,上海失陷。11月20日,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随着战事变化,留在南京的西方人士提出效仿上海设立难民区的成功先例,在南京设立难民区的构想。11月22日,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正式成立。因威望较高,大家一致推选拉贝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

委员会在南京城内划定了一个约3.86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包括拉贝的住所、鼓楼医院、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等地标性建筑。委员会设立了20余个难民收容所,为涌入的难民提供庇护。为了确保安全区的有效运作,拉贝等人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包括禁止携带武器、禁止政治活动等,并通过与日军的反复交涉,争取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和保护。

03

人道主义的光辉

1937年12月12日晚上8时,日军的炮击再度猛烈起来,火光映红了整个城南的夜空。拉贝在日记中写道:“难民一直挤到了防空洞的边上。有人在用力地拍打着两扇院门,妇女和儿童哀求我们放他们进来。一些大胆的男人从德国学校后面翻过院墙,想进入我的院内寻求保护。这种苦苦哀求我实在听不下去,于是我把两扇大门全打开,把想进来的人全放了进来。”在这个不算大的院落里,最多时容纳了600多名难民。

从12月16日开始,拉贝等委员会委员每天除了四处奔波,保护难民免遭日军的屠杀、强奸和抢劫外,还将日军的暴行记录下来,以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名义,不断致信日本外交官,抗议日军的暴行。

04

历史的回响与现代启示

87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审视这段历史,不禁要问:在和平年代,我们该如何构建更加安全、宜居的城市?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通过数智化升级提升城市应对重大灾害的能力。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在深入推进试点和总结推广可复制经验基础上,我国将全面启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目前,北京、深圳等19个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已上线运行,上海、长春等21个城市项目落地实施。

南京安全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城市安全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更需要人文关怀和制度保障。在现代城市安全体系建设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基础设施的完善,更要重视应急机制的建立和人文关怀的融入。正如拉贝所说:“好事需相让,恶事莫相推”,在面对灾难和危机时,人性的光辉往往能照亮前行的道路。

05

未来展望:科技与人文的双重守护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文关怀的深化,城市安全建设将迈上新的台阶。但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我们都不能忘记,在城市安全建设中,最核心的永远是人。正如约翰·拉贝用他的行动所证明的那样,人性的光辉永远是城市安全最坚实的基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