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之都:常州如何带动地方经济增长?
中国新能源之都:常州如何带动地方经济增长?
2024年,常州市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8500亿元,整车产量近80万辆,均创历史新高。作为“中国新能源之都”,常州正通过布局动力电池、整车制造等领域,带动地方经济持续增长。
龙头企业引领产业聚集
在常州溧阳,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建立了两座工厂,累计投资超过300亿元,规划总产能达126GWh。宁德时代溧阳工厂不仅为当地提供了2万个就业岗位,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中已有近100%实现本地化。
比亚迪于2019年与常州市政府签署战略协议,计划投资200亿元建设新能源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园。一期项目年产能20万辆,二期投产后将再翻一番。今年11月,比亚迪出口销量达28141辆,1-11月累计出口量已超35万辆。
产业规模效应带动经济增长
2024年,常州GDP总量达10813.6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居苏南第一。新能源产业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98.9%,税收占比84.1%,连续两年居江苏之首。
在新能源领域,常州已集聚3400余家产业链企业,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高达97%,居全国第一。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10的龙头企业中有4家布局常州,动力电池销量约占全国1/5。
政策支持推动产业创新
常州市政府在新能源产业方面投入巨大。据统计,截至2023年,常州市已组建总规模超百亿元的10支新能源领域子基金,累计投资本地新能源项目28个。市、区两级国有资金出资设立主投新能源领域基金29支,总规模达318亿元。
2023年10月,常州市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2024年6月1日,《常州市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正式施行,这是中国首部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未来展望:打造“万亿之城”
常州市的目标是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超过万亿元,上市公司达150家左右,新能源板块市值超过万亿。截至2023年底,常州市已拥有57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近3700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多家隐形冠军企业和近百家上市企业。
4月8日,中瑞股份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成为常州第98家上市企业。据悉,该市上市后备企业更是高达608家。2023年8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宣布拟组建“常州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重点围绕分布式光伏、充换电设施、氢能、新型储能、虚拟电厂和综合能源服务等六大应用领域开展布局。
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常州市的“发展之势”也正在加速储备成为“竞争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