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为国家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
强基计划:为国家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
2020年,教育部启动“强基计划”,这一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项目,旨在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拔尖人才。经过四年的发展,强基计划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改革举措,为国家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
创新选拔机制,聚焦基础学科
强基计划的选拔机制独具特色,主要面向两类学生:一是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二是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选拔过程强调多维度考核,不仅看高考成绩,还注重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
在招生专业上,强基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据统计,2021年36所试点高校中,数学和物理是最热门的招生专业,分别有31所高校开设;化学和生物紧随其后,分别有26所和24所高校开设。
本硕博衔接培养,打造拔尖人才
强基计划的培养模式是其最大亮点。各高校为强基计划学生量身打造了本硕博衔接的长周期培养方案,通过小班化教学、导师制、科研训练等方式,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学校依托合肥深空探测实验室、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大科学平台,为强基计划学生提供优质的科研资源。在课程设置上,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生可以提前修读研究生阶段课程,并进入导师课题组开展科研工作。
初显成效,为国家培养后备力量
经过四年的探索实践,强基计划已初显成效。据统计,首届(2020级)强基计划学生中,95%完成了本研转段,其中超过80%的学生选择留在本专业继续深造。这些学生展现出对科学前沿知识的强烈求知欲和探索欲,基础扎实,实验动手能力强。
大连理工大学2021级应用化学“强基班”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班学生在完成基础课学习后,都主动加入导师课题组,现在已经有超过20%的学生有了自己独立完成的科研成果。
未来展望: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人才支撑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强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强基计划作为我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未来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进一步优化招生专业结构,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例如,同济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今年新增海洋科学专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新增地球物理学专业,这些都是国家亟需的基础学科领域。
二是深化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高校将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加强课程体系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科研实践机会。
三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生的全球视野。通过联合培养、学术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国际前沿科研动态。
四是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确保选拔培养质量。通过多维度考核评价,真正选拔出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基础学科人才。
强基计划的实施,为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储备了大量人才,也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随着这一计划的不断优化完善,必将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