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大喊大叫真的能缓解愤怒吗?
最新研究:大喊大叫真的能缓解愤怒吗?
最近发表在《临床心理学评论》期刊上的一项研究颠覆了我们对愤怒宣泄的传统认知。研究发现,通过"大喊大叫"来宣泄愤怒不仅不能有效减少愤怒,反而可能让愤怒值增加,加倍伤害自己。
为什么大喊大叫不能缓解愤怒?
研究发现,当我们选择通过"大喊大叫"、"猛烈击打"或"剧烈运动"等方式发泄愤怒时,会引发更强烈的生理反应。具体表现为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这些生理变化会进一步加剧愤怒和攻击性,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生理疼痛与情感疼痛所激活的脑区高度重合。这意味着肆意发泄情绪不仅不能缓解愤怒,反而会让自己更加痛苦。
正确的愤怒管理方法是什么?
研究表明,真正能减少愤怒的方法是降低生理唤醒度。换句话说,就是要让自己冷静下来,通过放松、冥想、瑜伽等活动降低交感神经的活跃性,恢复身体的平衡状态。
频繁发脾气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增加猝死风险:研究显示,情绪激动是猝死的首要诱因,占比高达26%。
损伤心脏:心理情绪问题能激活体内交感神经系统,使心脏小血管收缩,产生相关症状。
损害女性乳腺:长期不良情绪会抑制卵巢排卵功能,导致孕酮减少,雌激素相对增高,引发乳腺增生。
影响甲状腺健康:情绪波动是甲状腺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无论是甲亢还是甲减都与情绪、焦虑密切相关。
皮肤状态变差:持续的焦躁情绪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容易诱发黄褐斑。
伤肝:中医理论认为"气大伤肝",爱发火的人易伤肝气,还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增加患癌风险:坏情绪是重要的诱癌因素,与胃癌、肝癌等多种癌症相关。
如何正确管理愤怒?
深呼吸:通过深呼吸降低心率,缓解紧张情绪。
离开现场:当愤怒难以控制时,暂时离开现场,通过快步走、去健身房或听音乐等方式平静下来。
转移注意力:通过看电影、听音乐、散步等轻松活动分散注意力。
理性思考:分析愤怒背后的原因,尝试从对方角度思考问题。
避免自我伤害:认识到愤怒时的言行可能伤害自己,学会控制情绪,顺其自然。
学会合理表达愤怒,不仅能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还能促进身心健康。面对愤怒,我们不应该简单地发泄,而是要学会管理,用更理智、更健康的方式应对生活中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