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多学科协作助力消化疾病诊疗突破
北京协和医院:多学科协作助力消化疾病诊疗突破
北京协和医院在消化疾病防控领域再次取得重要突破。近日,医院通过多学科协作模式成功救治一名急腹痛患者,该病例不仅展现了协和医院在消化疾病诊疗方面的高超水平,也为全国医疗机构提供了宝贵经验。
多学科协作,精准施治
患者因急腹痛就诊于协和医院急诊科,经超声和CT检查初步诊断为急性胆囊炎,但病情迅速恶化至休克状态。急诊外科团队紧急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发现胆道梗阻,但术前影像学检查并未显示明显异常。
术后患者病情持续恶化,感染指标飙升。此时,医院立即启动多学科会诊(MDT)机制。消化内科团队在杨爱明主任指导下,决定进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成功发现并取出胆总管隐匿小结石,患者病情迅速好转,8天后康复出院。
制定共识,规范诊疗
针对这一罕见病例,协和医院没有止步于个案救治,而是由多学科团队在医务处统筹下,制定了《急诊中低位胆道梗阻多学科协作共识》。该共识对中低位梗阻性黄疸、急性胆管炎等多个病种的诊断治疗及多学科协作模式进行了规范,强调临床医师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特别是急诊外科团队与消化内科医生要加强特殊以及不典型病例的密切沟通,共同商议处置方案。
持续改进,追求卓越
协和医院在医疗质量提升方面不断创新。基本外科团队在王维斌主任带领下,全面应用胆道荧光显像技术(ICG),并推行“首诊全程负责制”,使医生全流程负责患者诊疗过程直至出院。同时,科室还建立了多项管理制度,包括非计划二次手术讨论制、律师公正谈话制等,严把医疗质量关。
据统计,自2021年以来,协和医院急诊外科团队已成功完成700余例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仅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也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
学术引领,推动发展
协和医院不仅在临床实践中追求卓越,在学术研究方面也持续领跑。医院定期举办“北京协和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国际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共同探讨消化疾病最新进展。论坛内容涵盖消化道早癌筛查、胰胆疾病精准治疗等多个领域,为推动我国消化疾病诊疗水平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炎症性肠病(IBD)领域,协和医院更是走在前列。医院不仅建立了完善的多学科协作诊疗体系,还定期举办患者教育活动,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疾病管理。通过持续的学术交流和临床实践,协和医院在IBD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目前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
协和医院在消化疾病防控方面的成就,体现了其作为国内顶尖医疗机构的责任与担当。未来,医院将继续秉持“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为提升我国消化疾病诊疗水平、保障人民健康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