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大灯色温选购指南:国家标准与科学原理详解
LED大灯色温选购指南:国家标准与科学原理详解
近年来,许多车主在改装LED大灯后发现,即使选择了高达6000K甚至更高参数的LED大灯,照明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LED大灯色温的相关问题,包括国家标准的规定、"理想白光"的色温标准以及市场上LED大灯色温偏高的原因。
国家标准对LED车灯色温的规定
任何车辆改装行为都必须遵循国家法规和标准。国家标准GB 4785-2019《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明确规定:车灯的亮度需符合法律允许范围,近光灯不低于1050流明,远光灯不低于1450流明。行驶中的车辆光照强度应在15000CD至120000CD之间,而色温则不应高于6000K。
"理想白光"的色温标准
我们常常听到"白光车灯",白光实际上是由多种不同颜色的光线混合而成的。如果红光成分多一些,白光就会显得"偏暖";而如果蓝光成分多一些,白光就会"偏冷"。那么,既不偏冷也不偏暖的"理想纯白"光又是怎样的呢?
答案就是"等能白光",这是由各种不同波长的光以完全相等的能量混合而成的"理想白光"。经过实验和计算,"等能白光"的色温为5455K(通常用近似的5500K表示,简称"E光源")。
物理学的严谨定义是:色温低于5500K的白光称为"暖白",而高于5500K的则称为"冷白"。因此,当灯光厂家声称他们的产品是"6000K标准纯白"时,实际上已经偏离了"理想白光"的标准。
市场上LED大灯色温偏高的原因
为什么厂家如此偏爱生产6000K以上色温的LED灯呢?这就引出了"相对视敏度"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不同色温的光线对人眼的刺激程度不同。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敏感度,称为视敏特性。其中,550~600纳米波长的光线对人眼的刺激最大。
换算成色温,就是6500~7000K之间的冷白光对人眼刺激最大,最容易产生刺眼感。同样功率和亮度的LED灯,一个色温为3200K(黄光),另一个为6500K(冷白光),同时打开时,你会觉得6500K的灯更刺眼,甚至误以为它更亮。
LED大灯的推荐色温
了解了这个原理,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广东的许多LED灯厂喜欢生产6500~7000K色温的产品了。因为这样的灯光可以让人感觉更亮。——现在,所有的疑问都得到了解答。但新的问题又来了:为什么现在市场上6000K色温的产品如此普遍?
回想一下文章开头提到的国家标准,规定车灯色温不得高于6000K,你是不是突然明白了什么?色温过高的灯,在车辆年检时是无法通过车管所的检查的!原因就是这么简单。
所以,如果你想要购买"纯白"车灯,选择色温在50005800K之间的产品即可。如果你还考虑穿透力,那么42004300K的色温是个不错的选择,它既能满足"看起来基本是白色"的需求,又具备良好的穿透力和铺路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