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钧与玛戈特·利夫西:东西方文学创作的对话
王鼎钧与玛戈特·利夫西:东西方文学创作的对话
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总有那么一些作品能够为我们指明方向。王鼎钧的《现代小说化读》和玛戈特·利夫西的《小说运转的秘密》就是这样两部作品,它们分别从东西方文学的角度,为我们揭示了小说创作的奥秘。
两位文学导师的写作之路
王鼎钧,1925年生于山东兰陵,1949年到台湾,曾担任多家报刊副刊主编,并在大专院校讲授写作课程。1978年移居美国。他的创作生涯长达半个多世纪,著作近四十种,涉及散文、小说、戏剧等多个领域,是当之无愧的文学大师。
玛戈特·利夫西,英国作家,其作品常发表于《纽约客》《大西洋月刊》等知名刊物。她曾任教于艾奥瓦作家工作坊,拥有丰富的写作教学经验。她的《小说运转的秘密》在美国亚马逊上广受好评,被纽约文学圈推崇。
从阅读到创作:两位作者的写作方法论
王鼎钧的《现代小说化读》和玛戈特·利夫西的《小说运转的秘密》虽然都致力于揭示小说创作的技巧,但他们的方法论却各有特色。
王鼎钧在《现代小说化读》中,择选了近四十篇现当代作品进行细致剖析。他不拘泥于作品的知名度,而是聚焦于小说家的表达方式。通过拆解鲁迅、巴金、沈从文等人的作品,王鼎钧揭示了小说创作中的材料组织、谋篇布局、人物设计等写作技巧。他认为,“写作是有中生有”,通过学习范文样本可以达到创作的目的。
玛戈特·利夫西则从写作者的角度,分析小说的合理性与逻辑性。她强调,写作不仅仅是讲故事,更重要的是让故事显得真实可信。在《小说运转的秘密》中,她通过分析《包法利夫人》《呼啸山庄》等经典小说,揭示了小说创作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例如,她会问:“为什么福楼拜要写那位离世的包法利夫人?”“为什么艾米莉·勃朗特不直接写第二个梦?”这些问题直指小说创作的核心——如何让故事显得真实可信。
东西方文学视角的碰撞
通过对比两本书中对具体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两位作者的写作视角和方法论的异同。
王鼎钧在分析沈从文的《菜园》时,重点关注了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人物塑造。他认为,沈从文通过菜园这一意象,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纯净与外界的污浊之间的对比。这种分析方式体现了东方文学中对意境和象征的重视。
玛戈特·利夫西在解读《包法利夫人》时,则更关注小说的结构和逻辑。她指出,福楼拜之所以要写那位离世的包法利夫人,是为了通过对比凸显艾玛·包法利的形象。这种分析方式体现了西方文学中对结构和逻辑的重视。
对当代读者和写作者的启示
无论是王鼎钧的《现代小说化读》,还是玛戈特·利夫西的《小说运转的秘密》,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写作指导。它们告诉我们,写作不仅仅是灵感的迸发,更需要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王鼎钧强调,通过学习范文样本可以达到创作的目的。玛戈特·利夫西则提醒我们,写作需要关注细节,让故事显得真实可信。这些观点对于当代读者和写作者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结语
王鼎钧和玛戈特·利夫西,一位是从东方文学的角度剖析小说艺术,另一位则是从西方文学的角度揭示创作秘密。他们的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写作指导,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经典小说的魅力所在。无论是从阅读到创作,还是从创作到阅读,这两部作品都能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