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颜祸水”到“动物性”:《封神第一部》中苏妲己的角色重塑引发的思考
从“红颜祸水”到“动物性”:《封神第一部》中苏妲己的角色重塑引发的思考
在电影《封神第一部》中,苏妲己这个经典角色被赋予了全新的诠释。导演乌尔善试图打破传统的“红颜祸水”设定,将苏妲己塑造成一个具有强烈“动物性”的角色。这种大胆的创新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这究竟是对女性角色的解放,还是另一种形式的边缘化?
从“红颜祸水”到“动物性”:角色塑造的创新与争议
在《封神第一部》中,苏妲己不再是单纯依靠美貌惑主的妖妃。导演乌尔善明确表示:“我非常讨厌红颜祸水这种设定,没有一个历史事件是因为女人造成的,但是罪责都甩锅给了女人。”然而,这种“去红颜祸水”的尝试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影片中的苏妲己被塑造成了一个心智未完全开启的“动物”。她完全依附于纣王,不仅在身体上,更在精神上。她将纣王视为天神般敬仰,又将其当作心爱的男人生死相随。这种塑造让苏妲己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工具人,一个被物化的存在。
乌尔善强调苏妲己的“动物性”,这种设定贯穿始终。从她的言谈举止、饮食习惯,甚至才艺表演中都能看出其动物性的特征。为了呈现这种动物性,导演要求演员娜然在两年的时间里每天录制模仿狐狸的视频作业。这种训练虽然让娜然满足了导演的预期,但也引发了观众的质疑:将女性角色塑造为动物,是否真的是一种进步?
娜然:为角色献出青春的新人演员
娜然为了饰演苏妲己这个角色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她不仅学习了舞蹈、古琴和中国武术,还通过观看狐狸纪录片和观察狐狸生活习性来揣摩角色。这种全方位的准备让娜然在角色塑造上达到了令人惊叹的效果。
然而,这种付出也伴随着巨大的牺牲。娜然在20岁时参加《封神》海选,到电影上映时已经26岁。为了保持角色的神秘感,她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其他和观众见面的机会。这种全身心的投入让人感叹,同时也引发了对演员职业发展的担忧。
创新背后的思考:女性角色的解放之路
乌尔善导演的尝试虽然值得肯定,但其结果却令人深思。他试图打破“红颜祸水”的刻板印象,却最终将苏妲己降格为一个“动物”。这种塑造非但没有进步,反而是一种退步。它表面上打破了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实则又创造了一种新的刻板印象——将女性降格为动物。
这种塑造方式的争议性在于:它是否真正尊重了女性?是否真正理解了女性角色的复杂性?将女性角色塑造为动物,虽然避开了“红颜祸水”的陷阱,但又陷入了另一种物化的困境。这种创新是否真的有必要?是否真的有助于推动女性角色的多元化发展?
结语:对未来的期待
《封神第一部》对苏妲己的塑造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它让我们看到了创作者突破传统的勇气,也让我们看到了年轻演员为艺术献身的精神。然而,这种创新是否真正进步,是否真正尊重了女性,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在未来的影视创作中,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真正尊重女性、理解女性的尝试。我们期待看到女性角色不再被简单地定义为“祸水”或“动物”,而是被塑造为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独立个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对女性角色的解放,真正推动影视艺术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