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IUCN红色名录:中华穿山甲的生存危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IUCN红色名录:中华穿山甲的生存危机

引用
百度
12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8D%8E%E7%A9%BF%E5%B1%B1%E7%94%B2/2222341
2.
https://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404/c04b9954cdc846faa8aeb57382bfff8a.shtml
3.
https://moment.rednet.cn/content/2021/05/28/9411689.html
4.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6/05/c_1126078309.htm
5.
https://www.biodiversity-science.net/EN/lexeme/showArticleByLexeme.do?articleID=71628
6.
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36730791-500001777028
7.
https://www.gov.cn/zhengce/2020-06/06/content_5517595.htm
8.
https://www.biodiversity-science.net/CN/10.17520/biods.2020446
9.
https://www.fujian.gov.cn/zwgk/ztzl/sxzygwzxsgzx/sdjj/lsjj/202308/t20230823_6233912.htm
10.
https://news.sina.cn/gn/2019-06-14/detail-ihvhiqay5541933.d.html
11.
https://www.traffic.org/cn/news-cn/china-moves-to-give-full-protection-to-native-pangolins-cn/
12.
https://jiangsu.sina.cn/news/2020-06-06/detail-iirczymk5520791.d.html
01

从IUCN红色名录看中华穿山甲的生存危机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数据,中华穿山甲在过去30年里数量减少了约80%,目前全球仅剩下约2万只。尽管中国政府已将其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如禁止非法捕猎和加强栖息地保护,但中华穿山甲仍面临繁殖能力低、非法捕猎和贩卖活动猖獗等诸多挑战。让我们共同关注这一濒临灭绝的神奇生物,为它们的未来贡献力量。

02

独特的生物特征与生态价值

中华穿山甲(学名:Manis pentadactyla)是鳞甲目穿山甲科的哺乳动物,又名鲮鲤。其体型狭长,除腹部和四肢内侧生有毛发外,其余部分被覆角质鳞片。四肢粗短,尾部扁平而长,背部略隆起。头部呈圆锥状,眼睛较小,吻部尖锐,舌长且无齿,耳朵发育不全。足部有5趾,前足爪特别发达,中间第3爪尤为特长,后足爪则相对较短小。

中华穿山甲主要分布于尼泊尔、缅甸、泰国北部、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以及中国南方各省。它们栖息于海拔1500-1850米的山麓草丛或较潮湿的丘陵杂灌丛中,善于挖掘洞穴居住。夏季会选择通风凉爽、地势较高的山坡建造洞穴,冬季则倾向于在背风向阳、地势较低的地方筑巢。这种动物白天多蜷缩在洞内睡觉,夜晚出来活动,具有较强的攀爬和游泳能力,主要以蚂蚁和白蚁为食。遇到敌人时,它们会蜷缩成一团以防御敌害。繁殖季节一般在4-5月,产仔期则在12月或次年1月。

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物种之一,中华穿山甲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通过捕食蚂蚁和白蚁,控制这些昆虫的数量,防止其过度繁殖对森林植被造成破坏。此外,穿山甲挖掘洞穴的行为也有助于土壤的通气和养分循环,促进植物生长。因此,保护中华穿山甲不仅是为了拯救一个物种,更是为了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03

濒临灭绝的多重威胁

尽管中华穿山甲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但其生存状况却令人担忧。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活委员会的评估,中华穿山甲种群数量已经下降了90%左右,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非法捕猎与贸易:穿山甲的鳞片在传统医药中被视为珍贵药材,其肉也被视为野味佳肴。受市场需求驱动,非法捕猎活动屡禁不止。由于穿山甲本身几乎没有防御能力,很容易被捕捉,这使得其野外种群遭受重创。

  2. 栖息地丧失与破碎化: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张,森林砍伐、农业开发和城市化进程导致穿山甲的栖息地不断丧失和破碎化。这不仅减少了它们的生存空间,还阻碍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进一步加剧了物种的衰退。

  3. 繁殖率低:穿山甲的繁殖能力较低,每年仅产1胎1仔,且幼仔存活率不高。这种低繁殖率使得种群恢复速度缓慢,难以应对持续的威胁。

  4.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也对穿山甲的生存构成威胁。温度和降水模式的改变可能影响其食物供应和栖息地质量,进而影响种群的健康状况。

04

保护行动与希望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1. 提升保护级别:2020年,中华穿山甲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提升至一级,这意味着将对其实施更严格的保护措施,对破坏穿山甲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也将予以更严厉的惩处。

  2. 禁止野外猎捕与贸易:自2007年起,我国已停止从野外猎捕穿山甲活动,并全面核查库存情况,实行专用标识制度,严格控制资源消耗及用途。从2018年8月起,全面停止商业性进口穿山甲及其制品。

  3. 打击非法交易:国家林草局每年开展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加大对偷猎、走私和非法交易穿山甲及其制品的打击力度。例如,2018年湖南穿山甲案件中,共有100多人被判刑。

  4. 栖息地保护与恢复:划定穿山甲重要栖息地,加强野外巡护,严防偷猎盗猎等违法行为。同时,努力改善和恢复其生存环境,为种群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5. 科学研究与繁育:筹建穿山甲保护专业研究机构,组建专业技术团队,针对中华穿山甲繁殖规律不清的问题,加强人工繁育及野化放归科技攻关,以增加种群数量。

  6. 公众教育与意识提升:通过各种渠道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穿山甲保护的认识,倡导不猎捕、不买卖、不食用野生动物。

05

积极进展与未来展望

令人鼓舞的是,近年来在中华穿山甲的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机构的研究显示,2010-2020年间,在中国11个省级行政区共收集到142条中华穿山甲的确认记录,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及台湾岛。其中,86%被发现的实体穿山甲得到了救助、放归或未受干扰。这表明在一些地区仍存在一定数量的野生种群分布,且公众对穿山甲的认知和保护意识有了显著提高。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的保护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穿山甲的野外种群数量仍然很低,栖息地破碎化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非法贸易活动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此,未来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1. 加强监测与研究:继续推进穿山甲野外种群和栖息地的调查监测,制定统一的调查标准和方法,为科学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2. 完善保护网络:进一步扩大保护区范围,建立生态廊道,促进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提高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3. 强化执法力度:持续加大对非法猎杀、交易和食用穿山甲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4. 推动社区参与:鼓励当地社区参与穿山甲保护工作,通过生态补偿和替代生计项目,减少对野生动物的依赖。

  5. 加强国际合作:与穿山甲分布国和消费国开展合作,共同打击跨国非法贸易,分享保护经验和技术。

  6. 提升公众意识:继续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穿山甲保护的认识,倡导不猎捕、不买卖、不食用野生动物。

中华穿山甲的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为这一珍贵物种创造一个安全的未来。让我们携手努力,为保护中华穿山甲、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贡献自己的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