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深圳法院判例:催债公司侵犯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亟需加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深圳法院判例:催债公司侵犯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亟需加强

引用
和讯网
10
来源
1.
http://m.hexun.com/funds/2025-02-11/217245788.html
2.
https://www.gov.cn/xinwen/2021-08/20/content_5632486.htm
3.
https://www.cqfd.gov.cn/sy_200/ztzl/qmpfsf/202108/t20210812_9573186.html
4.
https://www.dqsglobal.com/zh-hk/%E5%9F%B9%E8%AE%AD/%E5%8D%9A%E5%AE%A2/hk/%E4%BF%A1%E6%81%AF%E5%AE%89%E5%85%A8%E6%8A%80%E6%9C%AF%E6%8E%AA%E6%96%BD
5.
https://www.civillaw.com.cn/t/?id=39607
6.
https://www.spp.gov.cn/spp/llyj/202108/t20210825_527513.shtml
7.
https://www.junhe.com/law-reviews/1219
8.
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39036180-500004030706
9.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40318922072.html
10.
https://www.gov.cn/xinwen/2016-09/11/content_5107484.htm

近日,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涉及隐私权的案件,原告武某因借款逾期被佰某公司通过短信和电话等方式进行催收,认为这些行为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并起诉至法院。最终,法院判决被告立即停止对原告的贷后催收行为,并承担相关费用。这一案例再次凸显了在债务追讨过程中,个人金融信息安全保护的重要性。

01

催债公司获取通讯录的途径

催债公司获取借款人通讯录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合法途径和非法途径。

合法途径

  1. 用户主动授权:许多网贷平台或金融机构在用户申请贷款时,会要求借款人授权访问手机通讯录、通话记录等个人信息,并将其写入《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一旦借款人逾期未还款,平台可能将债务信息和通讯录转交给合作的催收公司。

  2. 合同条款约定:部分贷款合同会明确约定,若借款人违约,平台有权通过其提供的联系人信息进行催收。用户在签署合同时若未仔细阅读条款,可能无意中同意了此类内容。

非法途径

  1. 技术手段窃取:个别非法借贷平台可能在用户下载App时植入木马程序,私自窃取手机通讯录、短信等数据,甚至未经授权上传至服务器。此类行为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2. 数据倒卖黑产:一些催收公司通过地下黑市购买用户个人信息(包括通讯录),这类数据可能来自黑客攻击、内部人员泄露或其他非法渠道。

02

法律边界:催债公司的行为是否违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不得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

同时,《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从上述法律规定可以看出,催债公司在未经借款人同意的情况下,通过非法途径获取通讯录并进行催收,明显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侵犯了借款人的隐私权。

03

如何防范个人信息被滥用?

面对可能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公众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防范:

  1. 谨慎授权App权限:在使用各类App时,要仔细阅读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谨慎授权通讯录、短信等敏感信息的访问权限。

  2. 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在借贷时优先选择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避免使用非法网贷平台,降低个人信息被滥用的风险。

  3. 定期检查手机权限设置:定期查看手机应用权限设置,关闭不必要的应用授权,及时清理不再使用的App。

  4. 保留证据及时维权:如果遭遇非法催收,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如通话录音、短信截图等,及时向公安机关、银保监会或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5. 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对要求提供个人信息的场景保持警惕。

04

结语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每个人都需要重视的问题。在面对债务追讨时,我们既要履行合法债务,也要坚决抵制非法催收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进一步加强对催债公司的监管,规范其行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