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J21:中国民航新宠儿,如何改变天空?
ARJ21:中国民航新宠儿,如何改变天空?
2024年11月24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中国南方航空ARJ21飞机运送的旅客突破1000万人次。在广州白云机场,金先生幸运地成为这一里程碑时刻的见证者。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ARJ21飞机运营的又一重大突破,更折射出中国民航业的蓬勃发展。
从零到一:中国首款自主研发喷气式支线客机
ARJ21飞机是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首架喷气式支线客机,于2016年6月28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这款飞机的诞生填补了中国在喷气式支线客机领域的空白,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实现了从“追赶者”到“并跑者”的转变。
ARJ21采用两台CF34-10A发动机,单台推力达8.5吨,最大飞行速度可达870公里/小时。其最大起飞重量为40.5吨,最大航程3700千米,巡航速度为828公里/小时。尽管空重较竞品稍高,影响燃油经济性,但其宽敞的客舱设计(宽度3.14米)提供了更舒适的乘坐体验,尤其在头等舱配置上优势明显。
市场表现:从国内到国际的跨越
自投入运营以来,ARJ21展现了强劲的市场竞争力。截至2024年6月底,该机型已累计安全飞行超过50万小时,运送旅客超1373万人次,开通航线350余条,覆盖国内136座城市,初步形成全国航线网络。同时,中国商飞已向全球客户交付139架ARJ21,订单总量超过400架,服务于12家航空公司。
在国际市场上,ARJ21同样表现不俗。2019年开通国际航线,并持续进行适航认证的国际化进程,目前已获俄罗斯、印尼等多个国家认可。特别是在印尼市场,ARJ21以其优异的高温高原性能和抗侧风能力,成功适应了当地复杂的地理环境,赢得了用户的广泛好评。
改变天空:重塑民航业格局
ARJ21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中国民航业的格局,更为全球航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国内市场,ARJ21通过“干支结合”的运营模式,有效弥补了干线航班以外的运行空白区域,提升了中小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的航空连通性。
在国际市场上,ARJ21通过东南亚演示飞行等活动,积极开拓新兴市场。2024年2月,中国商飞ARJ21和C919飞机在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五国开展演示飞行,主要验证国产商用飞机对东南亚五国机场和航线的适应性、机场地面服务设备的适配性、特殊飞行程序的适用性和航线业载的经济性。
未来展望:支线航空市场的生力军
随着中国商飞产能的不断提升,ARJ21的市场前景更加广阔。2023年交付22架的基础上,2024年将实现33架的交付,2025年则将交付36架。南航作为主要运营方之一,已形成23架的机队规模,并计划进一步扩大。
除了客运版,ARJ21还在积极开发货运版、高原型以及商务机、灭火机、医疗机、气象机、应急救援指挥机等多种衍生型号。其中,商务机和医疗机已经获得中国民航局CAAC的适航认证,预计从2025年起将陆续投入市场。
ARJ21的成功运营不仅是中国民航业的重要里程碑,更为全球航空市场提供了新的选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拓展,这款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喷气式支线客机必将在未来的天空中留下更加璀璨的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