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农本草经》到现代医学:青光眼治疗的古今演变
从《神农本草经》到现代医学:青光眼治疗的古今演变
青光眼是全球首位致盲性眼病,可主要导致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缺损。从古代中医的草药针灸到现代医学的激光手术,人类对青光眼的治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本文将从《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籍记载出发,探讨青光眼治疗的古今演变。
古代中医对青光眼的认识与治疗
早在《神农本草经》和《黄帝内经》中就有青光眼的相关记载。隋代医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描述了青盲的病因:“青盲者,谓眼本无异,瞳子黑白分明,直不见物耳。但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若脏虚有风邪痰饮乘之,有热则赤痛,无热但内生鄣,是腑脏血气不荣于睛,故外状不异,只不见物而已。”
唐代王焘在《外台秘要》中进一步指出:“此疾之源,皆因内肝管缺,眼孔不通所致也,急需早治。”这与现代医学认为房水循环受阻导致眼压升高的观点不谋而合。
古代中医将青光眼归为“五风内障”范畴,主要采用药物、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例如,绿风内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多用龙胆泻肝汤清肝泻火,青风内障(慢性开角型青光眼)则常用杞菊地黄丸滋养肝肾。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眼部穴位如鱼腰、阳白等,可以有效降低眼压,改善症状。
现代青光眼治疗的最新进展
现代医学对青光眼的治疗已经发展出药物、激光治疗和手术等多种手段。其中,微创新手术和新型激光治疗是近年来的重要进展。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眼科专家介绍了一种新型微分流器植入术(MicroShunt)。这种手术通过一个70微米的微小导管,将眼内的房水引流到眼外,从而降低眼压。手术过程只需15-30分钟,患者当天即可回家。与传统的小梁切除术相比,微分流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激光治疗方面,新型微脉冲激光技术可以无创控制眼压,虽然效果不是永久的,但可以重复进行。这对于不想长期使用眼药水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古今对比:从整体调理到精准治疗
古代中医治疗青光眼注重整体调理和症状缓解,通过药物、针灸等方法改善眼部血液循环,调节全身气血。而现代医学则更侧重于眼压控制和视神经保护,治疗方法更加精准和有效。
然而,古代中医的一些治疗方法仍然具有参考价值。例如,针灸治疗可以作为现代治疗的补充手段,帮助改善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症状。同时,古代医家对青光眼病因病机的论述,也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结语:传承与创新
从《神农本草经》到现代医学,青光眼的治疗经历了从整体调理到精准治疗的演变。古代中医的智慧为现代医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而现代医学的进步则为青光眼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未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可能会为青光眼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