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康荟宽庭社区:打造高层次青年人才宜居社区的创新实践
上海康荟宽庭社区:打造高层次青年人才宜居社区的创新实践
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镇康荟宽庭社区,是上海规模领先的青年人才保障性租赁住房社区。社区党组织积极探索"一核引领、三维筑基、四缘联结"的人才服务模式,打造上海高层次人才宜居社区模板,让更多青年人才"愿意来、留得下、留得值"。
社区需求分析
康荟宽庭社区居民具有学历高、收入高、年龄低的"两高一低"特点,由此对居住地的出行环境、商业服务配套、文化娱乐以及社区生活和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更为多样和丰富。
基础的生活需求
青年人才期待社区能够持续优化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包括完善出行交通网络,优化公交站点与线路;丰富商业设施布局,增设多样化餐饮娱乐设施;加快建设便利设施共享空间,提升公共区域功能与美观性,等等。
丰富的精神需求
青年人才期望社区能够积极营造文化氛围,以文化场馆、健身娱乐活动为基础,增设阅览室、电影院、小型沙龙等文化设施,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同时,青年人才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因此期望获得心理疏导、情感疗愈等专业支持服务。
多元的社会交往需求
青年人才追求社区生活的多元化与深度参与,渴望参加丰富多彩的互动交友、自我提升活动,以此充实业余生活、满足多样化成长需求、深化邻里友谊。同时,他们期望在社区中获得决策参与权与认同感,确保自己的声音始终被听见、意见始终被重视,真正实现急难愁盼的"一键置顶"。
社区治理服务实践
在上述需求的靶向作用下,康荟宽庭社区党组织探索"一核引领、三维筑基、四缘联结"的人才服务模式,推动社区治理服务实践创新。
坚持党建引领"一个内核",精准把脉人才需求
为精准把脉人才安居与发展需求,社区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积极吸纳多元主体构建区域化协商共治平台。社区以住户自治管理委员会为基石,整合多方治理力量,由筹建中的社区居委会联合康荟宽庭(张江)社区项目运营公司、物业与社区民警,形成"一月一议"的横向议事机制,并畅通与大型入驻单位的沟通渠道,组建纵向的联席会议机制,通过上下联动、纵横联通,共谋需求满足与服务细化之道。社区还吸纳商圈负责人、智库、高校等多元主体,搭建区域化党建联建平台,以项目化方式为满足人才需求输送优质资源。通过以上措施,社区实现了"民意收集-共商共议-方案落地-反馈收集"的全流程闭环。
社区住户自治管理委员会会议
如,在社区配套服务问需调研工作中,社区由党支部牵头,结合线上问卷、线下访谈与联席共议的形式,深入了解居民需求。例如,针对青年人才通勤的"急需求",社区依托议事协商平台形成方案,通过多种渠道反映诉求,最终以人大代表议案形式推动问题解决。2024年7月1日,由康荟宽庭社区至张江的"定制公交"专线正式开通。又如,针对居民建设社区共享空间的需求,增设了健身房、洗衣服务及公共厨房等设施,同时与相关商户形成居商联盟,为后续开拓更多元的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打造"三维空间"布局,形成"家门口"的服务阵地
为回应青年人才在生活安居、社交休闲、学习办公、创新创业等多方面的需求,社区精准匹配基础设施、空间阵地及服务输送,将各类社会资源科学规划并布局于青年人才社区生活圈的各圈层,形成"三维空间"的服务格局。
打造"家门口"的"菜单式"人才综合服务站
社区采用线上问卷与线下展板结合的形式,定期征集社情民意,梳理人才"需求清单",实现与人才服务站"菜单式"服务清单的无缝对接,并将党委、政府以及社会领域各项服务资源下沉至社区,使行政性、政策性服务"家门口"可及。除通行居留、工作准入、引进落户等"菜单式"定制人事政策服务外,社区还融合理想信念教育、专业技能培训、创业政策指导等多元支持服务,打造多层次的人才发展服务平台。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拓展平台的信息化功能,使其承载服务介绍、服务预约、服务反馈等快捷功能,形成数字化整合性服务格局。
布局"嵌入式"的"荟系列"人才空间服务体系
社区围绕青年人才的核心生活需求,搭建领航"荟"·党群服务主阵地、青年"荟"·活动阵地、安心"荟"·保障阵地等配套服务空间,下设大型议事厅、沙龙吧、青年中心、中医理疗室、情感疗愈室等十余个功能分区,提供沉浸式VR减压体验游戏、多样解压"捏捏"互动游戏、理疗独处自选熏香、自主正念培养、DIY定制咖啡等十余项贴合青年人才生活偏好的服务项目,为人才安居创造"足不出圈"即可享受的全方位服务空间。同时,社区依托智办"荟"信息化服务平台,集成家电维修预约、快递配送上门、线上健康咨询等多功能服务,融入"荟享卡"积分形式,激励青年通过参与特色活动、加入志愿服务等渠道获取"荟享积分",以"积分兑物"机制赋能青年。
社区青年中心一角
构建"15分钟"的"复合型"人才生活服务圈
社区通过打造约8000平方米的功能复合型社区商业圈,严格筛选高质量连锁品牌商家入驻,并完善覆盖高层次人才的医疗、教育等配套机制,同时搭建大规模开放式共享空间,实现青年人才15分钟步行距离内即可享受多样式品质生活与消费体验。在此基础上,社区进一步打造居商联盟,深度融合信息化服务平台,开放24小时运营、药品应急等定制服务,并引导商铺担起"社区服务前哨站"角色,同时鼓励居民排查商铺的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监督商铺运营的环境状况、服务状况,携手促进社区周边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以实现对青年安居的有力回馈。
构建"四缘联结"文化生态,增强人才的社区归属感
为进一步响应青年人才的文娱与交友需求,社区发掘"四缘联结"文化服务切入点,即以社区为轴心,构建"社团、社联、社圈"紧密耦合的文化生态,推动青年人才从"地缘认同"进一步走向"趣缘认同""业缘认同""志缘认同"。同时,社区通过开展多元文化活动,引导青年人才走出家门、融入社区,增强社区归属感,构建"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新型邻里关系。
以趣缘为媒,织社团文化之网
社区积极承担"大管家"角色,通过精心提供资源对接、场地支持、活动策划指导等"一站式"服务,推动孵化各类兴趣社团,吸引志趣相投的邻里青年"荟聚一堂"。社区还鼓励社团根据青年需求,灵活自主地开展诗词创作分享(文学社)、光影艺术课堂(摄影社)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此外,社区通过线上社群、线下展窗等多种途径展示各社团的活动成果,在增强社团成员成就感与归属感的同时,吸引更多社区青年参与。
循业缘而融,搭社联共进之桥
社区党支部及大型入驻单位牵头共建了社区同僚联合会(以下简称社联),并设立人才关怀档案。通过记录人才生日、入职日等时间节点,以行业领域为单位开展集体生日会、入职纪念会等特色关怀活动,促进青年人才彼此结下深厚情谊。同时,社区定期开展"围炉煮茶""共烹晚宴"等活动,为社联青年搭建互动交流、深化友谊的平台,助力打破青年之间的社交壁垒,通过携手并进实现青年扎根"乐业"。
依志缘而聚,铸社圈生态之基
社区围绕"固巢育凤"的初心理念,紧抓"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端午节等节日契机,开展插花、趣味运动会、"宋代点茶"等系列活动,以志趣连接不同职业、不同理想的社区青年,拓展青年人才的社交圈、兴趣圈,推动形成文化社圈新生态。同时,社区以"拴心留才"为重要使命,积极开展沙龙讨论会、阅读分享会、青年夜校、城市CityWalk等创意活动,不断强化青年人才对城市的情感认同与归属,实现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社区青年在体验"宋代点茶"
服务模式重点小结
如何让更多青年人才能够在超大城市"安其居、乐其业、舒其心"?康荟宽庭社区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通过秉承"以人为本、精准服务"的核心理念,构建了全链条、多维度、精准化的大型人才安居社区治理服务模式。该模式的重点有以下三方面:
其一,坚持党建引领"一个核心",充分发挥社区"纽带"作用,广泛联结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形成多元共治、资源共享的社区治理生动局面,共同为青年人才提供全面、系统、专业的服务支持。
其二,积极搭建系统化平台,畅通服务渠道,助力青年人才在社区轻松获取所需服务,并及时反馈服务体验,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满足需求"的良性循环。
其三,持续建立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满意为目标"的服务机制,时刻关注人才发展态势与实际需求,不断调整优化服务内容与实践方式,确保服务始终与青年人才的实际需求同频共振。同时,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果,让青年人才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推动打造宜居宜业、人文和谐的青年人才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