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白药医学中心突破医药领域卡脖子技术
北大-白药医学中心突破医药领域卡脖子技术
2022年,在昆明举办的“医药创新和科技前沿论坛”上,北京大学-云南白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北大-白药医学中心”)展示了其在医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为北京大学校内直属科研机构,该中心自2019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解决我国生物医药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
北大-白药医学中心重点支持肿瘤学、生殖医学、创伤骨科、药学、口腔医学和医学美容等六大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突破。中心依托北京大学的学科优势和云南白药的药物转化优势,搭建跨学科协同创新平台,旨在形成和产生一批新知识、新理论,研发和制造一系列新材料、新药品。
在药物递送技术方面,该中心取得了重要突破。针对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癌症等重大和慢性复杂疾病,中心开展中药与天然药物、化学小分子药物、生物大分子药物的新技术及新药发现研究。具体包括天然产物与化学合成小分子药物的发现及其结构修饰,中药药效物质阐释,中药药理活性及作用靶点与分子机制,中药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重组蛋白质药物、蛋白质-药物偶联物、生物大分子递送等。目前具有基因密码子扩展、病毒疫苗制备、人工智能药效预测、中药多组分化学与代谢分析、植物次生代谢生物合成等核心技术体系。
在大规模化制备技术方面,该中心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以血液净化用血管通路的临床与研究为例,中心在国内外率先开展超声引导的血管通路介入治疗技术。针对自体动静脉内瘘(AVF)静脉狭窄问题,研究团队开发了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DCBs)技术。目前全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约400万人,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必不可少的“生命线”。研究结果显示DCBs能够提高AVF静脉狭窄球囊扩张术后6个月和12月的一期通畅率、减少再狭窄复发,证实了DCBs优于传统高压球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研究结果全文发表在肾脏病学领域Q1区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获得该杂志40周年纪念刊封面推荐配发述评,并已被多次引用,预期可为本领域临床指南的修订提供重要的循证医学证据。该研究的试验器械已获CFDA批准上市,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用于血液净化用血管通路治疗的DCBs。
这些突破不仅展示了北大-白药医学中心在医药创新领域的实力,也为解决我国医药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中心将继续对标世界顶尖医学/药学研究中心,广纳全球领军人才,充分发挥北大医学的学科优势和云南白药的药物转化优势,在前沿探索研究和医药成果转化两个方向形成突破,产生一流的学术成果、培养出一流人才,有力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融合发展,建成北大医学科技创新的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