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明王朝1566》中这些细节你看懂了吗?深层剖析这部电视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明王朝1566》中这些细节你看懂了吗?深层剖析这部电视剧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39711531_121136726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以明朝嘉靖年间为背景的历史剧,其中涉及了许多历史细节和政治斗争。本文将深入分析剧中的一些关键细节,包括农田种植政策的转变、嘉靖时期的财政困境,以及裕王案中周云逸被杀事件。

明朝时期,改变农田种植,由稻谷转为桑树,表面上看似美好,实际上却是对辖区的一种潜在威胁。农田是农民的生计所系,一旦用一笔钱将其购买,无论购买的价钱是否公平,都将使农民的生计陷入困境。这类似于明朝时期的"羊吃人"现象,即使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经济活动,实际上却是在给朝廷的统治埋下了潜在的危机。农民不愿意卖田的原因也正是在于此。

如果不进行大规模的民田兼并,仅仅通过劝说农民改种经济作物,让他们赌朝廷会在最终老实地生产蚕丝,显然是不现实的。朝廷的信用并不足以让农民放心,因此这样的努力最终陷入了僵局。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在最初提出改种桑树的建议时,张居正的初衷是为了出海通商,应当给东南地区增加军费,清除倭寇,打通商路。然而,嘉靖却在严嵩的话语中转移了注意力,开始着眼于如何通过出口丝绸获利。这使得张居正的初衷被忽视,而朝廷更关心如何增加经济收益。

在这个过程中,冯保反对改种桑树是理所当然的。在战乱不断的情况下,为了一项尚无确切效果的计划逼迫农民放弃生计,只会使敌军壮大,冯保难以接受。而朝廷亏空并不完全是嘉靖的过错,更根源于整个明朝的政治体系和社会结构。士绅免税、占有大量田产,官员出身于士绅阶级,导致财政无法得到有效的支持。白银涌入明朝,但由于财政体制的问题,朝廷税收仅有两百万两,迫使皇帝无法实现自己的政策。而嘉靖在财政上的困境也部分归因于他对权谋的欠缺,无法像张居正那样巧妙地分化群臣,另谋财源。

明朝中后期,引进了一些高产作物,如土豆、玉米和红薯,使得中国人口急剧增加。然而,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相对较弱,导致庞大的生产力无法转化为国家财力。这其中的关键原因在于,士绅和官员占据了地方的实际掌控者地位,通过兼并土地、滥收赋税等手段牟取私利。中央政府无法有效收取财政,导致皇帝无法实现自己的政策。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朱元璋制定的士绅免赋税政策和"皇权不下乡"的原则,使得后来的皇帝难以重新掌控地方。

嘉靖时期出现的裕王案,即杀周云逸一事,受到了吕芳的责备。然而,若是嘉靖真的有意杀周云逸,吕芳绝不会在责备冯保时提及此事。事前,嘉靖已经在斋戒祈雪,冯保在此时杀人,势必给皇帝带来谴责,嘉靖不可能感到愉悦。况且,吕芳在责备冯保时并未指责他为了嘉靖而杀人,而是批评他因得罪裕王而无视生死。嘉靖若真有意废除冯保,也不会将他赐予皇孙,吕芳把他送入王府则是给他一个死里求生的机会,嘉靖是不可能不了解的。

冯保在此次事件中得罪了裕王,吕芳责备他是因为他的决定无异于自寻死路。皇帝嘉靖对周云逸的死并不在乎,他只是一个不受重视的小角色。冯保杀死周云逸并没有得罪皇帝,因此他还是得到了皇孙大伴的任务。这也说明,嘉靖对于小角色之间的事并不过问,所以严世藩无法在这方面击败徐高张。况且,如果冯保真的如此愚蠢,吕芳又为何对他偏爱有加?他没有后台支持,嘉靖甚至懒得提他的名字。

总的来说,冯保杀死周云逸并没有得罪嘉靖,而是得罪了裕王。吕芳责备他是因为他的决定太过鲁莽,不顾生死。而嘉靖并不在乎周云逸这个小角色,他只关心自己的统治和财政问题。在这个背景下,裕王案并没有改变嘉靖对于权谋和小角色的看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