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写作方法|灵活精干的散文体裁,语言优美抒发真情实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写作方法|灵活精干的散文体裁,语言优美抒发真情实感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909/07/1442195_685668915.shtml

我国当代著名散文学家秦牧说:“散文这个领域是海阔天空的,不属于其它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一切篇幅较短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它是文艺性的政治、社会论文……,它或者是个人抒情气氛很强烈的东西……,它或者包含着一个故事……,它或者是如实记事,也许夹叙夹议,也许气象万千,也许三言两语……”。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和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它包括政论、史论、传记、游记、书信、日记、奏疏、小品、表、序等各体论说、杂文,是语言艺术文学体裁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它浇灌了各个时代的文学园地,也灌溉了历代文人,至今仍使人们受益。

一、主要特点

1、形散神聚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⑴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⑵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邃

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分类

1、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朱德的《母亲的回忆》。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2、抒情散文

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当代作家 田茂泉的《哦,棋山》。

3、写景散文

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4、哲理散文

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三、写作技巧

因为散文的篇幅短小,所以,它对于语言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作者应推敲字句,讲究语言优美,就这一点说,也同诗歌有些相近。

从许多作品看,优美的散文语言有以下几个要求:

1、精确、凝练。准确、凝练,就是用最恰当而又尽可能少的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雪浪花》描写了一位名叫“老泰山”的渔民。开头写“我”初见“老泰山”时的情景,写到海浪是由无数浪花汇成的,“老泰山”也“恰似一点浪花”,别看是一个普通的渔民,而“塑造着人民江山”的正是这无数“老泰山”一样的普通人,这是本文的主题。开头写海浪,有衬托、比喻作用,正是为了写人,它包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其语言又是何等的精炼。

2、生动形象,饱含感情。生动形象就是写人、绘景有声有色,微妙微肖。

冰心的名篇《樱花赞》之所以有魅力,除内容外,生动形象,饱含感情的语言美,应试重要原因之一。

3、语调和谐,读来顺口。

优美的语言,多种多样,应不拘一格。有的文字朴素,有的辞藻华丽,只要它们有充实、正确的内容。

四、注意

除了认识散文的特点,并且掌握其特点进行写作外,要写好散文,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主题、思想性

主题是文章的中心思想,统率全篇的“纲”。思想性,是指全篇文章所包含的政治思想意义及社会作用。怎样才能作到主题明确呢?除了在动笔前应明确主题,“胸有成竹”外,从技巧方面考虑,以下几点是可以考虑的:

(1)围绕题材或主题确定题目

除了某些有含蓄蕴籍风格的散文外(这类文章的主题仍可以捉摸的),多数文章在必要处常有紧扣题目,点题的语句。

(2)围绕主题选材,有详有略

在最能表现主题的地方除以记叙为基础的有具体描写外,有的还有抒情或议论、插叙。凡是与主题无关的应不写或略写。

2、联想、诗意

联想必须为表现文章的主题服务,紧扣中心、真切自然。联想是一种思维活动,这种思维,除了来源于客观现实并正确反映它以外,如前所述,有其自身规律。从甲联想到乙,甲乙之间必然有某些联系,二者豪无联系,也就无法联想到一起了。联想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否则就违背了联想的规律,就不会真切自然。这样,无论文章写得怎么华美,也不是好文章。

什么是诗意?诗意,来源于生活,是鲜明的形象与深刻的思想或深厚感情的统一;是以精炼形象的语言表达深刻思想、深厚感情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深刻的思想或深厚的感情又必须通过精炼的耐人寻味的语言,通过动人的形象来表现,这是诗意的又一不可缺少的因素。

3、写实、虚构

散文领域广阔,有各种各样作品。从“实”与“虚”看,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完全写实的作品。

如回忆、纪念性文章,写生活里实有的人物并保留其真实姓名的文章等。

二是可以虚构的作品。

这类文章里的人物应当用假名或代号,避免真假混淆;它的虚构也与更广阔范围内进行艺术概括的小说或剧本不同。因为,散文写的是“我”的所见所闻和“我”在现实生活里的真切感受,所以真人真事仍是散文的基础,“写实”仍占主要地位,“虚构”只能作为“写实”的补充。虚构并不是凭空编造。它应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合情合理、它也应是作者的所见所闻,但不必受真人真事的限制而有所变化罢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