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改变糖尿病”:从饮食管理到健康环境
“城市改变糖尿病”:从饮食管理到健康环境
近日,由丹麦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和上海市糖尿病预防与诊治指导中心共同主办的“城市改变糖尿病中丹圆桌会”在上海召开,会上发布了《“城市改变糖尿病”社区行动倡议》。这一倡议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糖尿病防治领域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城市改变糖尿病”:一个全球性的健康倡议
“城市改变糖尿病”项目由伦敦大学学院、丹麦Steno糖尿病研究中心和诺和诺德三方于2014年共同发起,旨在通过城市管理和规划角度分析糖尿病高发原因,制定并分享解决方案。该项目遵循“图谱绘制—制定方案与行动—经验分享”的行动模式,通过摸清城市糖尿病发病情况底数,构建“半数规律”模型,分析糖尿病患病率、诊断率、治疗率、达标率等关键指标,最终确定行之有效的行动方案。
该项目于2014年进入中国,天津和上海成为第一批加入的城市。随后,北京、厦门、杭州和重庆也相继加入,目前项目已覆盖6个大型城市的1.3亿居民。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等机构也加入到这一行动中,进一步推动了项目的实施和经验分享。
糖尿病饮食管理:最新指南与建议
糖尿病的饮食管理是控制病情的关键环节。根据最新的糖尿病饮食指南,患者应遵循以下原则:
均衡饮食,少食多餐:保持每日餐次规律,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
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注意主食、汤水、水果及小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避免高糖食物,如砂糖、蜜糖等。
选择健康食材:多吃高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糙米等,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肥肉、油炸食品、全脂奶等。
采用健康烹饪方式:推荐蒸、煮、炖等烹饪方法,减少油脂使用。
注意营养均衡: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控制总热量摄入。
栗子: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选择
在众多食材中,栗子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适宜的糖分含量,成为糖尿病患者理想的饮食选择之一。但食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控制摄入量:建议每日食用量在1-2两之间,同时需要相应减少主食摄入。例如,食用100克干栗子时,需减少2两米饭的摄入。
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推荐蒸煮或炖菜等方式,避免糖炒或加糖烹调。可以将栗子与其他蔬菜、肉类一起烹调,制成营养均衡的菜肴。
注意食用时间:可在两餐之间作为零食少量食用,或在正餐中替代部分主食。最好与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一起食用,以减缓淀粉的吸收。
监测血糖反应:初次尝试时需留意自身血糖变化,确保安全。
共建健康城市,共抗糖尿病
“城市改变糖尿病”项目不仅关注个体的健康管理,更致力于从城市层面构建健康支持性环境。通过政府、医疗机构、社区和公众的多方协作,项目在多个城市取得了显著成效:
- 天津:通过“双处方”健康管理模式,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 上海:创新“互联网+糖尿病管理”模式,提高疾病管理效率
- 杭州:打造“健康小屋”,提供便捷的健康监测服务
- 北京: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进社区”活动,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 重庆:实施“糖尿病分级诊疗”制度,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 厦门:推进“医防融合”模式,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
随着《“城市改变糖尿病”社区行动倡议》的发布,这一项目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未来,项目将重点推进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并探索适合农村地区的糖尿病防治模式。同时,项目还将继续推动国内外合作交流,分享成功经验,为全球糖尿病防治工作贡献力量。
糖尿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医疗机构专业支持、社区组织积极参与和公众健康意识提升,我们有信心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的流行趋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建设健康中国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