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癌症中心发布:大肠癌的高危因素、预防和筛查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大肠癌的高危因素、预防和筛查
大肠癌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新发病例达38.76万例,占所有恶性肿瘤的近1/10;死亡18.71万例,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8%。更令人担忧的是,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幸运的是,大约90%以上的结直肠癌是由大肠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这个过程需要5-10年,这就为我们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
尽管结直肠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由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家族史:结直肠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研究表明,直系亲属有患结直肠癌的,其一级亲属罹患该病的风险增加1.76
2.07倍,大约有1030%的结直肠癌与家族史相关。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高有关。研究表明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1.7~2.4倍。
红肉和加工肉类: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高有关。红肉即哺乳动物的肉类如牛羊猪肉;加工肉类即经过加工的肉类,如火腿肠、罐头、熏(腊、腌肉)、培根等。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是健康人群的1.2~1.4倍。
肥胖:BMI指数每增加5 kg/m2,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5%;腰围每增加10 cm,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2%;腰围每增加1个标准差,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16%。
抽烟与饮酒:吸烟与肠癌发病风险明显相关,抽烟10支/天以上,风险提高7.8%。少量饮酒(<28 g/d)不会增加结直肠癌风险,每增加10g,风险提高7%。
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
对于以下人群必须要重视定期筛查:
- 一级亲属具有结直肠癌病史(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同胞兄弟姐妹、叔叔、姑姑、姨、舅);
- 本人有结直肠癌病史;
- 本人有肠道腺瘤病史;
- 本人患有8~10年长期不愈的炎症性肠病;
- 本人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 长期慢性精神刺激者;
- 符合下列几项中任意2项者:慢性腹泻(病程在两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慢性便秘(病程至少6个月以上的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
如何预防肠癌
膳食纤维、全谷物、乳制品的摄入:现有研究证据表明膳食纤维、全谷物、乳制品的摄入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水果和蔬菜含有大量纤维素,可溶性植物纤维素能够吸纳较多水分,软化大便和增加大便体积,刺激直肠,更容易排便,减少宿便,从而减少毒素在体内聚集。另外,蔬菜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胡萝卜素和叶酸等有益成分,可以预防大肠癌。因此高纤维素饮食有利于减少大肠癌发病机会。
适当锻炼,避免久坐:有规律的适当的体力运动、适当控制热量摄入,避免肥胖、戒烟、戒酒等都有利于预防大肠癌。长期久坐会导致血流循环不通畅,影响肠道蠕动和代谢,也增加了粪便中有害成分在结肠内滞留时间。
小剂量阿司匹林:服用小剂量(100
300mg/天)阿司匹林可降低26%36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一般认为服用10年以上方可受益,建议在70岁以前开始服用。由于阿司匹林会导致胃肠道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管住嘴:少吃红肉、烧烤、加工肉类、腌渍食品:脂肪等肉类食物摄入过多会导致大肠癌发病率增加,来源于动物的饱和脂肪与大肠癌发病关系最为密切。动物脂肪在油煎、炸、烤及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致癌物。
大肠癌的症状
大部分的结直肠癌在早期没有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疾病进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临床症状,最多见的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 肠道刺激症状,排便习惯发生改变,大便次数增多,腹泻或便秘,或二者交替,肛门坠胀,腹部隐痛等。
- 便血:多数间歇出现,有时为粘液血便,有时暗红血便。
- 腹痛、腹胀,大便不容易排除等肠梗阻表现,多为大肠癌晚期表现。
- 在腹部摸到包块,较硬,排大便后也不消失。
- 出现乏力、贫血、消瘦等症状。
因此,对于居民有上述不适者,建议到医院就诊,完成大便潜血、结肠镜等检查,以明确或排除诊断。
大肠癌的筛查
结肠镜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不仅可以发现息肉等癌前疾病,还能在肠镜下治疗癌前病变和早癌。如果不愿做或者不能做肠镜检查,可以先粪便实验,再进行下一步检查。筛查的目标人群应该是40-75岁之间。
下表为我国指南建议的流程:
一、对于普通人群:
①粪便潜血实验为每年1次;
②粪便DNA检测每13年1次;10年做1次高质量结肠镜检查。
③每5
二、对高危人群:
年龄≥40岁,具有以下一项者可视为高危患者:
①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②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一级亲属指的是:一个人的父母、子女以及同父母的兄弟姐妹)
③本人有癌症史或肠息肉史;
④同时具有以下两项及两项以上者;慢性便秘、慢性腹泻、粘液血便,不良生活事件史以慢性阑尾炎史。
对高危对象作肠镜检查,阳性者根据治疗原则处理,阴性者每年复查1次大便潜血试验;如筛检出肿瘤,可选择内镜下或外科手术切除,并进行综合治疗;检出息肉,切除后具体复查频度可遵循你的医生的建议,也可参考下表: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2019,上海)
2.林泳 王红,结直肠癌的筛查模式与筛查方法,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7,16(05): 342-345
3.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制定专家组.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J]. 中华肿瘤杂志, 2021, 43(1):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