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AI时代:多所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注重智能化建设与人才培养
迎接AI时代:多所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注重智能化建设与人才培养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土木工程领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机遇。多所高校纷纷召开教学交流会和研讨会,探讨如何将AI技术融入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土木工程学院近日召开了以“AI赋能智领土木”为主题的教学交流会,院长黄然在会上强调:“明确AI在教学中的定位至关重要,有助于学生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扎实掌握传统土木工程知识,并熟练使用AI工具,以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处于优势。”
在此次交流会上,与会者围绕 AI 与课程学习的结合方式、AI 技能的训练方法以及 AI 在土木工程专业学习中是否能够与 BIM 软件相媲美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明确 AI 教学内容的占比和目标是当前的当务之急,这有助于引导学生更有效地使用 AI 工具,进而提升工作效率。此外,学院也提出了搭建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议,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我能力。
不过,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并不是唯一关注这一领域的院校。武汉工程科技学院近期也召开了主题为“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的研讨会,集中讨论了土木工程专业在新技术浪潮下所面临的转型与提升。教研室副教授李丹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土木工程专业的内涵与外延实现了极大的扩展。以智能建筑系统为例,它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结构的健康状况,及时预警安全隐患,这为土木工程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空间。
然而,机会总是伴随着挑战。在讨论环节,不少老师表达了对当前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模式的深刻担忧。李丹反映,传统土木工程教育相对固化,课程更新难以跟上新技术的步伐,导致学生在新兴技术上知识储备不足,实践能力较弱。此外,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对教师团队的多样化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建立一支既懂土木工程又精通新兴技术的师资队伍,成为亟待解决的任务。
其他老师也从行业需求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创新能力和数字化技能上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仍存在鸿沟。这使得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衔接显得十分迫切。对此,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土木工程系表示此研讨会的召开为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土木工程专业必须积极拥抱变革,以创新驱动发展,加强跨学科融合与产学研合作,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不久前,国家教学名师李正良教授应邀为华南理工大学的师生进行了有关“AI时代高校土木工程教学与科研”的报告。他指出,土木工程等传统工科专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必须依托优势学科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专业竞争力。他详细列出了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包括重塑培养目标和标准,强调“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方法,特别是在知识体系中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储能技术以及碳中和等跨学科知识。
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也在其土木工程专业中提到了一种学科与专业一体化的建设方式,强调二者的协同发展和智能化提升。这意味着土木工程专业需要增设新的专业方向,优化课程体系,进一步向“智能建造”方向转型。通过这些努力,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将能够与时俱进,培养出更多契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随着A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土木工程专业正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校应敏锐洞察技术变革,积极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以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能够为未来的基础设施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认识到这一点,能够敏锐把握时代的脉搏,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未来的土木工程教育,将不仅仅局限于传授传统知识,而是要与AI等新兴技术相结合,培养能够定义建筑新产品的新一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