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果戈理和他的小说与戏剧创作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果戈理和他的小说与戏剧创作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13929695_121729526

果戈理是19世纪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幽默和讽刺风格,深刻揭示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的种种弊病。从早期的浪漫主义作品到后期的批判现实主义巨著,果戈理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众生相。

早期浪漫主义作品

《狄康卡近乡夜话》

1831年发表的短篇小说集《狄康卡近乡夜话》是果戈理在大量引用民间流传的稗史、传说、神话、歌谣的基础上,于借古喻今、针砭时弊的文字之中反映乌克兰人民热情、乐观性格的第一部小说集。

  • 《索罗庆采市集》是对青春欢乐的讴歌与礼赞。
  • 《圣诞节前夜》突出地刻画了铁匠瓦库拉善良、坚贞、勇敢的品质。
  • 《五月的夜》写出了列夫科的勇敢和机智。
  • 《可怕的复仇》则描写了乌克兰人民传说中反抗异族侵略的英雄丹尼洛·布鲁尔巴施。
  • 《伊万·费多罗维奇·施邦卡和他的姨妈》批判了生活中的丑恶、庸俗。


《狄康卡近乡夜话》插图

通过《狄康卡近乡夜话》的八篇可以看出,果戈理早年的作品颇多浪漫主义的“聊斋”色彩,据说小说还在印刷的时候就把排字工人逗得哈哈大笑,但讽刺鞭挞寄生阶级的写作态度已经初露端倪,“鬼知道这成了个什么世界……”

《密尔格拉得》

1835年2月发表的中短篇小说集《密尔格拉得》包括四篇小说:《旧式地主》、《塔拉斯·布尔巴》、《维》和《伊凡·伊凡诺维奇和伊凡·尼基福罗维奇吵架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乌拉尔河边一座叫“密尔格拉得”的小城。

  • 《旧式地主》讲述了小地主阿法纳西·伊凡诺维奇·托斯托古勃和其妻子普利赫里娅·伊凡诺芙娜·托斯托古勃靠祖上遗留的财产------土地,过着简单、质朴的生活。但随着老夫妇的相继过世,庄园逐渐败落,土地、森林也不断被他人------村长、管家侵占,“扑灭一切的时间过去了五年,——这个麻木不仁的老人,从来都没有强烈的灵魂的激动烦扰过他一次,他的全部生活只是坐在高高的椅子上,吃干鱼和梨,讲述善良的故事。”

  • 《塔拉斯·布尔巴》塑造了骁勇奔放的哥萨克人形象:哥萨克首领塔拉斯·布尔巴和他的两个儿子奥斯塔普和安德列。波兰人把哥萨克统辖领土洗劫一空并与犹太人一起欺压东正教徒。儿子安德烈为了救出被困城中的恋人而背叛了祖国。塔拉斯闻讯惊怒异常,他让人把安德烈诱出城外,在战斗中亲手诱杀了儿子。“站住,不许动!我生了你,我也要打死你!”“塔拉斯开枪了。 像是被镰刀刈割的谷穗,又像是心窝被致命的铁刃刺了一下的羔羊,他垂倒了头,终于一句话也没有说,滚倒在草地上了。”大儿子奥斯塔普也不幸被俘,经多方营救未果后被处决。塔拉斯·布尔巴在向波兰人发起光荣复仇时,也不幸被捕。敌人把他绑在树上,并点起大火。在熊熊的烈火中,英雄塔拉斯·布尔巴仍在关心撤退中的士兵的安危!

  • 《维》讲的是基辅神学校的高年级哲学生霍马在暑假回家的路上遭遇女妖被魔王“维”取了性命的故事。“维”是俄语的音译,在东斯拉夫的民间传说里,是个铁脸上长着巨大眼皮和长长睫毛的魔鬼怪物。

  • 《伊万·伊万诺维奇和伊万·尼基福罗维奇吵架的故事》中的两个地主曾是好邻居,因一次口角而结下深仇,“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在之后的十二年间,把时间和精力都交给了打官司,直到精疲力尽,双双撒手人寰。无聊吧?!难怪作者在故事末尾如此感叹道:“这世上可真是沉闷啊,诸位!”

果戈理说:“这几篇故事,均系《狄康卡近乡夜话》之续篇”。

《彼得堡故事》

《彼得堡故事》共有七篇,其中六篇——《涅瓦大街》《鼻子》《肖像》《外套》《马车》《狂人日记》都以彼得堡为地点和背景展开的情节,主人公都是小人物,都以幽默和荒诞的方式表现了金钱和权力对人的影响。《罗马》这一篇是例外,它发生在遥远的罗马,但它在主题上与其他六篇遥相呼应。如果说果戈理在那六篇中描写的是现实世界,那么在这一篇中勾勒的是理想世界,是以真善美取代了物欲的理想生活。

  • 《涅瓦大街》描写了好幻想又腼腆的青年画家庇斯卡辽夫在街灯闪烁的涅瓦大街上被一个年轻女郎的背影吸引,他一直跟随她,结果来到了一个“令人憎恶的魔窟”。在这里“不但街灯,一切都充满了欺骗。”庇斯卡辽夫因为误把妓女遐想成淑女而悲惨地死去,“这条涅瓦大街,它任何时候都在说谎。”

  • 《鼻子》讲的是一个不安于现状、一心想当大官的八等文官科瓦廖夫早上起來鼻子不見了!而令人惊奇的是——他的鼻子竟然化身成五等文官招摇于市,还大摇大摆进了喀山大教堂。这在讲究体面的彼得堡,那可真是一件大事啊。科瓦廖夫连忙追赶过去与之交涉,未果;只得报案。经历了一番奇幻旅程,4月7日一觉醒来,科瓦廖夫发现鼻子好好地在自己脸上。

  • 《肖像》说的是已经付不出房租的穷画家,意外购得一幅仿佛魔鬼俯身的画像。除了画框里暗藏的金币,大画家的梦想也一夜成真。

  • 《外套》讲一个穷困小官员因外套破旧而难于过冬。省吃俭用订做一件新外套是他的美梦;然而这样的幸福仅仅一天就被抢匪夺走了。失去新外套的小官员求助无门抑郁而终,而随后的传言是:他的鬼魂出没于彼得堡,专门抢人外套!

  • 《马车》描写的是一个小县城虚荣的地主切尔托库茨基在参加某骑兵团盛大午餐会时,夸耀他花四千卢布买的真正维也纳货的四轮马车,并邀请团长和军官们第二天到他家午餐一起欣赏马车。但一面顽牌一面喝酒的切尔托库茨基直到夜里三点才回到家。蒙头大睡,直到中午。他的夫人远远地看到一群骑兵朝庄园奔驰过来,叫醒丈夫。清醒过来的切尔托库茨基赶紧躲到了四轮马车里……

  • 《狂人日记》写的又是一个小官员沦陷在幻想中的故事。他不但听懂了两只狗的荒谬对话,而且还梦想与长官女儿交往,又妄想自己是西班牙国王,最后因为行为失控被送进了疯人院。

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

《钦差大臣》

1835年,果戈理致信普希金,说:“请费神给我一个题材,随便什么样的,可笑的,不可笑的都行,但要纯粹俄罗斯的轶事。”这个“纯粹俄罗斯的轶事”便是他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

喜剧《钦差大臣》讲的是在一个偏僻的小县城里,以市长为首的官员们获悉钦差大臣要前来微服私访。而路过此地因赌博输光路费被迫困顿在旅馆里的纨绔子弟赫列斯塔夫被误认为钦差大臣。面对突如其来的阿谀奉承和殷勤款待,赫列斯塔夫先是莫名其妙,后又将错就错、假戏真做,以钦差自居,诈骗了一大笔官吏和商人的贿赂之后,绝尘而去。正当市长做着自己女儿许配给钦差美梦时,邮政局长截获赫列斯塔夫临走时发出的嘲笑他们的信。而此时又接到真钦差驾到的通知,舞台上一众人呆若木鸡……

《钦差大臣》通过对赫列斯塔夫和外省官僚们的喜剧性嘲弄,描绘了一幅沙皇统治下官场的丑恶图景。《钦差大臣》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重要作品之一。《钦差大臣》不仅仅是对专制俄国官场的批判,更是一把戳向所有人心灵世界的解剖刀。在喜剧终场前,“市长”有一句著名台词——“你们笑什么?你们是在笑自己!”

《钦差大臣》公演后遭到彼得堡官僚体制的激烈反对和攻击。“脸歪莫怪镜子!”果戈理没法说服随时随地变成赫列斯塔夫的无聊庸众,于1836年离开了俄罗斯,长期漫游德国、瑞士、法国、意大利……

《死魂灵》

1842年,侨居国外的果戈理完成了他的长篇小说《死魂灵》第一部。N城帝俄文官乞乞科夫收购已死但户口尚未注销的农奴(在俄文中农奴与魂灵是一个词)名额以骗取押款发财致富。善于投机钻营的乞乞科夫遍访四郊地主。马尼洛夫将乞乞科夫认作文雅的绅士,把死魂灵白白送给他;女地主柯罗博奇卡则很在乎蝇头微利;诺兹德瘳夫是个赌棍;梭巴凯维奇粗笨而精力充沛;大地主普柳什金更是个猥琐的守财奴……

《死魂灵》里的地主真是“一个比一个更庸俗。”最后,乞乞科夫收购死农奴的事情引起了省城社会的猜疑和不安,他只好狼狈逃出N城……

果戈理通过《死魂灵》揭露了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地主贵族的愚昧懒惰、贪得无厌、昏庸腐朽以及唯利是图的特征。

别林斯基说:“果戈理君的幽默,是一种平静的,在愤怒中保持平静,在狡猾中保持仁厚的幽默。可是在作品中,还有一种严峻而露骨的幽默,它咬得你出血,刺透你的皮骨,直言无隐,用毒蛇编织的鞭子前后左右地抽打你,一种恶毒的、无慈悲的幽默。”

鲁迅先生在《几乎无事的悲剧》中指出:《死魂灵》“那创作出来的角色,可真是生动极了,直到现在,纵使时代不同,国度不同,也还使我们像是遇见了有些熟悉的人物。讽刺的本领,在这里不及谈,单说那独特之处,尤其是在用平常事、平常话,深刻的显出当时地主的无聊生活。”

果戈理说:“透过世人看得见的笑和他们看不见、不知道的眼泪”“与高尚的抒情具有同样的地位。”

1852年,病故前的果戈理烧毁了他接近完成的《死魂灵》第二部。

文学影响

果戈理的中短篇小说是世界文学的瑰宝。早在上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就称赞“他的文才可真不错。”1834年在《鼻子》的《译后附记》中,鲁迅先生这样说道:果戈理“几乎可以说是俄国写实派的开山祖师;他开手是描写乌克兰怪谈的,但逐渐移到人事,并且加进讽刺去。奇特的是虽是讲着怪事情,用的却还是写实手法。”《狂人日记》的独特写法更是直接启发了鲁迅,催生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狂人日记》。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出版的“网格本”《果戈理小说戏剧选》共收入果戈理的《塔拉斯·布尔巴》《涅瓦大街》《肖像》《外套》四篇小说和《钦差大臣》一个剧本。

值得一提的是译者满涛,原名张逸侯(1916----1978)江苏吴县人。1935年入复旦大学,先后赴日本、美国留学。1938年归国后从事左翼报刊《奔流文艺丛刊》等的编辑工作。先后在时代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等处工作。译作有契诃夫的《樱桃园》、《别林斯基选集》、《果戈理短篇小说集》、《死魂灵》(合译)等。1978年病逝。

巴金在《随想录-怀念满涛同志》一文中说:“果戈理、别林斯基……在等待他。他已经浪费了多少宝贵的时间啊。他本来可以翻译很多的书。但是留给他的时间太少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