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情景+体验” 解锁安全教育新模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情景+体验” 解锁安全教育新模式

引用
1
来源
1.
https://edu.hsw.cn/system/2024/0511/150649.shtml

在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西安市各学校纷纷创新安全教育模式,通过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和常态化演练等方式,提升学生的防灾避险能力。这种寓教于乐的安全教育新模式,不仅让安全知识更加生动有趣,也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掌握了自救互救技能。


同学们在“防灾减灾科普体验馆”里练习心肺复苏。   (高新一中实验中学供图)

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除了安全知识传授,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防灾避险技能?连日来,我市不少学校创新开展体验式安全教育,让原本枯燥生硬的安全教育变得生动、有趣,也让学生们在体验中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运动+避险” 师生操场上演“绝地逃生”

警报拉响,“地震”来了,同学们纷纷护住头部,迅速躲到桌子底下,待“震感”过去,大家在老师的指引下,快速有序撤离……日前,西安高新区第十七小学通过开展防震应急演练,提升孩子们的自救逃生能力。

操场上,体育老师王育策利用各种体育器材搭建,模拟地震后可能会遇到的场景,通过情景教学来锻炼孩子们的逃生技能。面临复杂多样的坍塌和堵塞如何安全地越过重重障碍?在老师的指导下,操场上同学们或匍匐前进,或腾空起跳,或跨栏翻越上演了震后“绝地逃生”。

“在设计这堂体育课时,我们与地震避险紧密结合,希望同学们能将钻、跨、跳、绕等基本体育运动能力与避险技能结合起来,学会在不同场景下,安全、快速、有序地逃生。”王育策介绍说,将安全教育创新融入体育课程当中,希望通过体育课来教授学生更多逃生技能,并且在逃生演练过程中,让学生掌握逃生要领,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训练。

全域融合课程 护航学生安全成长

体育课上的这一幕,是高新区第十七小学开展“安全点亮教育”全域行动课程的一部分。

音乐课堂上,老师创编儿歌手势舞,帮助学生牢记防震减灾知识;美术课上,学生们发挥想象绘制出一幅幅防震减灾的安全画卷;信息课上,孩子们制作防震减灾主题的电子海报,增强防灾减灾认知;科学课上,老师和学生们借助布、塑料盒、被子等道具模拟地震场景,亲身体验房屋摇晃,感受地震的威胁,并为孩子们普及地震基本原理及自护自救常识; 校园红领巾广播站为全校师生广播大地震事件,分享应急避险的逃生方法……

“安全教育,不应局限于单一学科的教学工作,也不应仅存在于单一课本上。要重日常、抓日常,将安全意识与防护技能养成习惯。”高新区第十七小学校长金梅说,安全教育要时时讲,处处在,事事提,通过持续提升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防震避险意识,强化避险能力。

安全教室 开展“体验式”安全教育

“科普馆的VR体验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一次地震!”“原来地震灾害这么触目惊心!” 在高新一中实验中学,同学们在沉浸式安全教育实践课后,相互分享交流着各自的感受。

孩子们口中的科普馆,是实验中学在校园内打造的陕西首家“防灾减灾科普体验馆”。这里的13个功能实训区,同学们可以参加模拟报警演练、模拟求救互动体验、隐患排查互动、模拟厨房火灾、模拟教室家庭地震应急避险、燃气泄漏自救体验、心肺复苏训练、创伤包扎训练、地铁逃生、模拟灭火体验、触电自救互救训练、救援结绳训练、模拟高处逃生使用缓降器训练等,可以在仿真的场景体验感受各种灾害的危害,学习了解防震避灾自救互救知识。

虚拟灭火、逃生演练、模拟报警……西安高新区第三十一小学也有一个集多种安全教育体验项目——“平安教室”。在这里,同学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情景模拟、游戏互动等“体验式”活动,结合切身感受,学习掌握消防、交通安全、生命安全等多方面的应急知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安全防范意识。

演练常态化 人人会应急

遇到地震、火灾等,该如何正确逃生?校园安全教育课程体系中,除理论知识学习外,还有实操技能。据此,各学校每年都会常态化开展抗震减灾、应急避震疏散演练,提高师生防范自救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

5月9日,长安区第一小学开展防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随着地震预警警报响起,学生在班主任组织下迅速抱头,用书本保护头部,蹲在课桌下,做好自我防护……60秒紧急避险结束后,各班学生在班主任组织指导下,按照预定逃生路线,快速、有序地撤离到学校操场安全地带。疏散演练用时2分01秒,疏散过程紧张有序、有条不紊。

“师生们在此次演练中做到急而不乱、稳中有序,达到了预期效果。”长安区第一小学副校长段英利在点评和总结时,希望师生们在一次次常态化演练中加强安全意识,持续提升防震应急能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