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频繁眨眼、咧嘴、耸鼻,孩子出现这些「小动作」要当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频繁眨眼、咧嘴、耸鼻,孩子出现这些「小动作」要当心

引用
丁香园
1.
https://y.dxy.cn/v2/hospital/879/943464.html

抽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这种疾病不仅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还可能伴随其他多种共患病。本文将从定义、发病原因、类型、治疗方案等方面,为您全面解析抽动障碍,帮助家长及早发现并科学应对这一疾病。

欣欣(化名)今年 6 岁,半年前,家长发现她总是不自觉地眨眼,以为她的眼睛有问题,于是带她去眼科开了眼药水,使用后症状消失了。
但半个月前劳累后她又开始眨眼,还伴有耸鼻、甩头动作,于是来到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神经康复专科就诊。经相关检查,欣欣被诊断为抽动障碍。经过治疗巩固,已 1 年无复发。

什么是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是以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和 (或) 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其临床表现多样,可伴多种共患病症状,部分患儿表现为难治性。

起病年龄为 2-21 岁,以 5-10 岁最多见,10-12 岁最严重。男女之比为(3-5):1。
发病率约 1%-7%。

发病原因是什么?

发病机制目前仍未能明确,但有研究表明许多因素导致该疾病,如围产期脑损伤、孕期吸烟等已被证实为高危因素。另外抽动症状可能与遗传因素、社会心理精神因素、神经递质失衡、感染因素等有关。

抽动障碍都有什么类型?

  • 运动性抽动:头面部、颈、肩、躯干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如甩头、仰头、耸肩、眨眼、鼓肚子、甩手。

  • 发声性抽动:口鼻、咽喉及呼吸肌群的收缩,通过鼻、口腔和咽喉的气流而发声。如清嗓子、努鼻、发吭吭声。

  • 感觉性抽动:40%~55% 的患儿于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之前有身体局部不适感,如压迫感、痒感、痛感、热感、冷感或其他异样感觉,被认为是先兆症状(前驱症状),年长儿尤为多见。

抽动障碍可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睡眠障碍等。

常见加重抽动的因素包括紧张、焦虑、生气、惊吓、兴奋、疲劳、感染、被人提醒等。常见减轻抽动的因素包括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稳定等。

抽动障碍怎么治疗?

药物治疗

阿立哌唑、可乐定透皮贴等。

非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神经调控、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家庭治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

共患病治疗

治疗的个性化

  • 轻症:心理疏导,密切观察
  • 中重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 难治性: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神经调控治疗+其他治疗

注意

因需要与风湿性舞蹈病、肝豆状核变性、癫痫等疾病鉴别,建议正规医院专科就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