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逼迫孩子练琴?或许该换种方式了
还在逼迫孩子练琴?或许该换种方式了
在不少家庭中,练琴常常成为亲子关系的“导火索”。家长满心期待孩子能在音乐中收获成长,却无奈地发现,逼迫孩子练琴,往往适得其反。那么,是该继续坚持逼迫,还是探寻新的路径呢?
逼迫练琴的困境
家长逼迫孩子练琴,多源于美好的期望: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锻炼耐心与毅力,甚至期望孩子能在音乐领域有所建树。然而,实际情况却常令人沮丧。孩子在逼迫下,将练琴视为痛苦的任务,满心抗拒。每天练琴时间,都可能演变成家庭的“战争”,孩子哭闹、家长怒吼,原本温馨的家被紧张氛围笼罩。长期逼迫,会严重破坏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即使学会弹奏,也难真正领略音乐之美,感受不到其中乐趣。
兴趣培养的关键
兴趣才是孩子坚持练琴的内驱力。回想我们自己,做喜欢之事时,无需他人督促,也会全身心投入。孩子学琴亦如此。若孩子对古筝感兴趣,就会主动探索,遇到困难也愿意努力克服。比如孩子因听到《渔舟唱晚》,被那悠扬旋律吸引,从而对古筝产生兴趣,便会更积极地学习。
家长可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孩子兴趣。带孩子听古筝音乐会,现场感受音乐魅力;观看精彩的古筝演奏视频,像网上那些将流行音乐与古筝巧妙融合的表演,让孩子看到古筝的多样可能;给孩子讲古筝背后的故事,如古筝的悠久历史、古人与古筝的趣事,让孩子在了解中增进喜爱。
积极引导的策略
除激发兴趣,积极引导也至关重要。家长要做孩子学琴路上的陪伴者与鼓励者,而非严厉监督者。比如孩子弹奏进步时,给予真诚赞美,一个拥抱、一句“你弹得越来越有感觉啦”,都能让孩子充满动力。孩子遇到困难想放弃,耐心安慰,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鼓励尝试不同方法。还可与孩子制定练琴计划,让孩子参与其中,增加自主感。计划要合理,考虑孩子学习与休息,劳逸结合。
练琴不是简单技能训练,更是培养孩子对美的感知与追求。逼迫孩子练琴,可能让孩子掌握弹奏技巧,却易让他们失去对音乐的热爱。以兴趣为引,积极引导,孩子才能在古筝的世界里自由翱翔,收获成长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