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工作量太多,而是不够专注-6个提升在职妈妈专注度的方法
你不是工作量太多,而是不够专注-6个提升在职妈妈专注度的方法
你是否经常在工作中分心,想着孩子和家庭?或者在家时又总是惦记着工作上的事情?作为职场妈妈,如何才能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提高工作效率?本文将为你提供6个实用的方法,帮助你提升专注度,更好地应对工作和家庭的双重挑战。
虽然我目前没有固定的工作地点,但我拥有一个更容易被打断专注力的工作模式——在家工作。这篇文章就是与你分享,我如何通过以下6个方法,帮助自己在工作时更专注,平衡工作和生活之间各种角色的的责任和需求。
前言
虽然我并没有一份要到固定地点上班的工作,但我自10年前起,成为在家工作者,及后生了孩子,我同样能感受到在职妈妈的纠结,我并不是一来就立刻懂得如何在家育儿又在家工作,反倒我也曾身陷险境,一直活于忙乱的生活中,不能自拔好长一段时间。
我也看见很多在职妈妈,在工作和家庭中努力平衡,想尽办法创造更多时间,那包括睡少一点、减少自我时间(本就不多!),就为了完成人生中各角色所需的职责。
我也曾有这个想法,时间不够?那就减少自己一些“可被减少”的时间,那不就可以。但问题来了,难道你可以一直减少你的睡眠时间吗?如果可以,我想问题未解决之前,你已解决自己。
所以,要是你改不了数量,你就一定要从质量里入手,也就是时间效率。
我便是在此背景下,决定好好学习时间管理,重新设计我的工作环境及周边所需配备,好等我可以在家也能准时完成工作,让事业继绩前进,并可以安心照顾孩子。
以下是我个人使用过或正在使用中的方法,虽然我的工作环境设在家中,但以下的方法对于有固定工作地点的在职妈妈也是有效的。
1. 设计你的工作环境:你现在是一名要专心工作的员工
读过《原子习惯》一书后,我改变了我的书桌摆设。从以往有相架、有孩子自家学习研事的学藉、不知何时开始存在的孩子玩具(玩具就是无处不在好吗?)、有零食、有一堆杂物,现在我会非常有意识地每天清理工作桌上与工作无关的东西。
理由是,“环境是一只隐形的手,形塑人的行为。”《原子习惯》一书教懂我,你的所有行为,取决于你置身的环境,因为环境中的物品,代表著一项又一项的提示,而提示又会触发你的特定行为:看到孩子的照片,想到孩子明天要交的专题报告,想起专题报告尚欠一幅画,想起要添家中画笔,然后你决定下班要去买,可是今天可能要加班……
人类的思考模式是这样发散的,一个点往往会延伸至下一个点,有时候你会忘记自己从何而来,又要去哪里,迷失在自己的失焦中,这对于要于必需准时完成工作回家顾孩子的妈妈来说,不是理想的状态。
你不必把功夫交给意志力,每次都叫意志力拉你的精神回来,“好,不要想了,现在要专心工作!”可是不到10分钟,你脑海又弹出孩子下个月的生日会……你要做的,就是设计一个能让你专心工作的环境,填满或不填满那些能让你工作专注的東西,让你能够处于一个“我現在是一名要專心工作的員工”,而非時刻提醒你:“我是妈妈,我还没有想好明天的午餐盒内容是什么。”
这里的意思,并非要你忘记妈妈这个身份,而是希望透过环境的设计,让你在工作时专心工作,不会心不在焉。所以,现在你要想想,在你的工作桌上,有什么是阻碍工作流畅度及专注力的东西?发现的过程并不容易,也未必可以立即完成,但只要你开始有此意识,你便能够慢慢设计一个更理想的工作环境。
如果不能改变环境?
如果你有固定上班的工作环境,空间本就充满很多强大的提示,电脑、椅子、工作桌,而你可能只需稍稍调动工位上的物品,可能已能改善你的专注度。可是,如果像我在家工作,我真的不能把睡房都变成冷冰冰的办公室呢?那怎么办?
你可以这样做:
- 赋予物品新的定义和提示
如果你从来都只有一部手机,处理公事和私事,你可以分开放置一部公事手机,一部私事手机,把工作的事情和固定手机连上开关系,只要拿上那部手机,就代表你在工作。千万不要用这部手机处理私人事。
- 划分每个小空间的功能
例如我在家有一个工作桌空间,我是绝不会在那个地方看剧、看书、或是做一些休闲活动,因为那是一个工作的空间。
另一个例子,有时我也会在家中的餐桌上办公,但我会选择一个我不常坐的位置,面向墙壁,这是一个代表我要专心工作的环境提示。
- 利用仪式感
按下计时器、开启静音模式、和孩子说一声“妈妈要工作囉”,就代表要开始工作了。
这是我的在家的工作桌。
2. 找工具承载你的杂念
从不同媒体听过,每个人一天在脑海中出现的念头,由两万多至五几万不等,数据落差虽然很大,也不知这数据如何测试出来,但你的脑子真的一天到晚都不停在动!只要你试过冥想,你就会更懂我所说。
对于在职妈妈来说,不断从脑海中出现的、与工作有关或无关的杂念,都对工作的专注度有影响,我曾经也是一個对这毫無觉知的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总會突然跳出很多想法的人,尤其是在写作时,写到某个点时,可能觉得这可以是一个很好的Marketing点子,便跑去处理一下Marketing事项,然后,文章就给搁下来,拖延问题也就此出现。
妈妈本就是一个多工的角色,有很多时候你是不由自主地想起某些事情未办,那未必很逼切要处理,但你却因为怕自己忘了,而停下手边的工作,去着手处理一下这个事情。
这里,我提供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我一直在使用,就是准备一本日用笔记本,设立其中的一个位置为 “释放大脑”空格,每当你在工作途中,脑海中飘过任何杂念,你都立即把它记下来!你不必去分析这个杂念是否有意义,是否对某件事有帮助,是否要把它记在哪一處以便日後跟进、是否要与工作或家庭相关,总之只要是一件你认为,你需要之后再处理的事,你就立即把它记下来!
你知道吗?这个小举动让我不会被念头牵着走,因为念头一来我就立即将其捕捉放在笔记本上,那怕我之后要处理或不处理,这都能让我继续专心眼前事务,而且内心(其实是大脑)也因为没有过多牵挂而感觉轻省了很多。
记下来的事如何处理?
如果当天提早完成当天的工作,我便会查看一下这个“释放大脑”空格,有没有什么是可以立即处理掉的;有没有哪些是属于有助于长计划的方案,如果有就把它记入电脑特定的资料库;有没有那些是可以往后日子处理的,有就把它排进待办清单。简单来说,就是将之归类,进入待办系统。
这个笔记本不需要美轮美奂,反而价格愈平愈好,原因是这样你乱写起来也不會肉痛!我以往就是常用那些名贵的笔记本,每次下笔都有压力,本来只是要用來帮助记下杂念,减低大脑负荷,却又增添压力。后来我一本在杂货店买的 $12的草稿簿子,却有很好的效果。
3. 运用番茄钟:集中25分钟就够
番茄钟对于在意时间管理的人应不会陌生,你可以随便找到很多番茄钟App的去运用,不过由于是要装在手机里的App,这有可能提升你拿起手机、被中断注意力的机率,所以我會建议使用那些小型计时器,每次只要倒数计时25分钟就够。
我曾沿用过这个方法几天,有带来一点效益,主要在於即時提升專注力方面,的確能讓自己感覺更能集中去完成工作,尤其是內心雜念很多、身心狀態不佳的時候,這個番茄鐘工作法的確能讓自己快速進入狀態。
可是,因我的工作比較多時間需要長時間寫作,所以我在日常工作比較少用這個方法,但要是我當天身心狀態不佳,或是外出在Cafe工作,我也會用此方法去去幫助自己進入狀態和集中精神。
對於的番茄钟的正确使用,我覺得下面的文章交待得很清晰,你可以看看。
唐凤也推的「番茄鐘工作法」怎麼用?沒懂這 3 原則,超容易失敗
來源:©經理人
这样一个计时器,就已能对专注力提升有帮助。
4. 主动减少“可被减少的干扰”
如果你是属于公司的管理层,需要及时回应决策,又或工作性质如服务行业等,你的工作就是要长时间回应客人的需求,你当然不能期望你的下属或客人不來打擾你!因为你的薪金就是买你的時間被打擾啊。
但要是,你像我一样,是一名在家工作者或是需要深度工作的在职妈妈,我们应该主动地去减少那些“可被减少的干扰”,例如:
- 手机里的非即时联络通知
购物提醒、即时优惠、社交媒体互动通知、邮件通知、软件更新……相信我,你关掉这些通知后,你会发现你的世界宁静很多,而且,当你关掉通知后,你会发现那些通知的即时性都是没必要的。
- 手机里的即时通讯通知
我相信并非所有人的即时通讯软件都会用来处理十万火急的事情,如果是,此举也不明智啊。直白一点说,你真的没那麼重要啦。就算那是来自客人的讯息,你有必要养成秒回的習慣嗎?要是真的那麼急,那他一定會打電話給你啊!你其实可以训练任何人对你讯息回覆速度的期待感的。如果你希望在工作过程中更能集中,练习放下电话,在固定时间才回覆讯息(视乎你最长可容納的时间),其实有助多方面工作效率提升。
- 销售电话
有很多App帮助你过滤这些你不愿意接收的销售电话。
个人实践:我将所有手机里的通知关掉
在2021年年初,我看過一篇解說现代智能电话对人类的专注力影响后,我就将电话里所有App的通知都关掉,没有声音或震动通知、没有未读讯息数量通知等等。
当然,这个举动也有一点试验性质,我想就看看感觉如何,如果不行就把它們都开回来啊,反正只是几个开关。
开初的几天,你会感觉到自己“变得不再重要”而有一點落寞,因为以往你的电话会一直在响在震,好像“很多人”都在找你,而那其实只不過都是群组讯息,也当然有些人特意找你,但那些讯息很多时都沒有很高急切性,可以稍后回覆。所以,在此更要反思一个问题,如果大多讯息都不急切,为什麼总要立即通知你?那其实就是智能电话的设计要你时时刻刻拿起电话。
然后,过了几天觉得“自己不重要”后,你开始感觉到轻省,也更认清之前那种“被人需求”而令自己感觉重要的错觉——对啊,你真的没那麼重要,而你对谁是真正重要呢?就是你自己和你的家人。
5. 清楚划分时间段
如果你感觉公私生活都忙得一团糟,这是一个很快速的方法让你重获规律感。如果你是一位一周上班5天的妈妈,在周末的你必定完全没有任何工作的意欲,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習慣,而这个习惯很自然令你日子一到,你就进入休闲模式。同理,你也可以设计这样的模式给自己,为你的公务及私人生活设立时间界线,以一天当中不同时间段为单位。
个人实践
以我为例:早上6至8点,是个人时间段;9至10点,是家庭时间段;10点至下午4点,是工作时间段,下午4点至9点是孩子和家庭时间段,晚上9点后是个人时间段。
可能你没有特别去划分这样的时间段,你平日已在做著同样的事,早上忙完孩子上学,自己上班,下班后赶回家,自然就是家庭时间段,但其实这个时间划分的重点,不是提醒什么时候做什么事,重点是,你在那个特定时刻,应该以什么为中心,什么应该优先考虑。
很多妈妈一直处于公私生活忙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为公私生活设立界线,在本应是私人的时间做公事,在本应公事的时间,想著家庭和孩子事。
我一直也在用这个方法,在一天之中提点自己,例如,现在是陪孩子时间,那什么是最有价值的陪伴? 那是放下手机,专心陪玩;现在是工作的时段,那做什么会最有效率?那就是远离手机,专心一致。(手机真的很易让人分心。)
小诀窍
你的人生角色越多,你需要转换的场景可能也会变多。人在场景转换中,需要花额外的专注力。在此提供一个小诀窍,你可以利用一个仪式或一件物品,将之与你即将转换的场景链接起来。例如我拿出计时器,就代表我要即将要工作,我把电话转换知家庭模式,就代表我要陪伴孩子,这是一个给大脑的提示,让你可以快速进入状态。
6. 准备杂务清单在碎片时间执行
除了以上说的大块时间段,其实一天之中,我们还是会有很多碎片时间可以用來处理很多杂务。这些时间可能是等候时间:餐厅用膳等上菜、影印机等纸印出来、升降机到來……,也可以是上下班在車箱途中,甚或可以是在工作任务之中的休息时间(在你休息期间加插一項与工作无关又很轻松的私人任务,其实也会有助大脑放松的)。
要能够善用这些碎片时间,重点在于其杂务清单的准备。
清单内容
这份杂务清单的内容都是工作以外的事情,一般都会围绕家庭、孩子或是自身的。大任务要将其拆解为非常多的小任务。每一项任务都应拆解成10至15分钟便可完成(甚至更少)。
执行时间
通勤时间、等待时间、工作任务转换时间
这个清单也就是第二点说的,杂念承载工具之一。
个人实践
往餐厅用膳等候上菜期间,是我最常打开杂务清单的,去iherb添日常用品、家长间联络、安排孩子活动午餐内容、订购货物等等。因为这个时间一般都有10至15分钟,刚好够我完成以上一个任务。
总结:你绝对有能力胜任工作并好好照顾孩子
我曾经也有好长一段时间,常常质疑自己,到底应不应该花这么多时间工作,而没有好好花时间陪伴孩子,因为那时候常常感觉工作做不完,陪伴孩子时心烦气躁,会归因于是自己的工作量太多。
其实,我只是没有好好规划好工作流程、没有为自己设立公私事界线(这也是在家工作的人很常见的情况),没有做好时间管理、过度完美主义……而且,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做好以上一切。
我以为是工作量太多,其实只是能力不到。
在面对困难,其实你只有两个选择,一是降低要求,接受这样就好,一是提升能力,迎向你期望的标准。
学习时间管理是我选择提升能力的方法之一。现在,我其实还在学习,每一天都在想,如何可以把工作流程设计得更有效率,因为我是一个人的自媒体,所有事情都要一人包办。
我希望分享这半年来的学习所得,可以帮助你一点。因为真的,单是以上其中一项只要执行得宜,你就会立即见到效果。
因为,我不希望看到,有妈妈因为缺乏工具或认知,而草草放弃工作,我会为此感到可惜。
不是因为失掉一份和工作和薪金,而是如果那是你梦想或是自我实现的工作呢?那不会太可惜吗?明明你就是有能力胜任工作并好好照顾孩子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