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赏石艺术的灵魂:文化是根、艺术是形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赏石艺术的灵魂:文化是根、艺术是形式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8909180_122057689

赏石艺术的灵魂,就在于传统文化与自然艺术的融合;传统文化是赏石活动的根,自然艺术是赏石活动的形式。

赏石艺术的灵魂既根植于传统文化,又通过自然艺术形式得以呈现,二者不可割裂,但文化为其提供了更深层的根基和意义。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赏石活动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在赏石活动变革为赏石艺术之前,赏石活动一直是文人精神的载体。

古代文人将赏石视为人格的投射,如石之“坚贞”象征士大夫的气节,石之“孤傲”暗含隐逸情怀,这种情怀在很多古代名仕均有体现。

这种象征意义超越了单纯的视觉审美,更多的是寄托情感和雅趣的集成,成为文化身份与精神追求的符号,也是文人雅士的追求之一。

从唐宋的文人雅集到明清的园林造景,赏石始终与诗词、绘画、园林等文化形式交织,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文化符号系统。

若无传统文化的语境,赏石可能仅停留于“奇石观赏”的层面;就古代传统赏石活动看,文化属性要高于审美层面。

而艺术形式的存在,让赏石活动得到了更多形式美的创造;这种创造力也驱动了赏石文化的繁荣,而达到经久不衰,世世相传。

赏石需要人为的筛选、摆放、组合,甚至通过底座设计、空间布局等艺术手法强化其美感。这种“自然与人工的平衡”正是艺术创作的体现。

同时,在不同时代艺术驱动的审美标准演化下,不同时代对赏石的偏好(如宋代尚简约、清代重繁复)反映了艺术审美的流变,说明赏石艺术并非静态的文化符号,而是动态的艺术实践。

琴、棋、书、画、石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在融合过程中,互相促进,互相启发,成为综合艺术体验的一部分,凸显了其不同形式的艺术属性。

赏石艺术的传统文化与艺术形式相互共生,形成赏石艺术的灵魂所在。文化赋予赏石活动以意义,而艺术通过形式将这种意义转化为可感知的对象。

脱离文化的艺术将失去深度;若仅关注石头的造型、色彩等形式美,赏石可能沦为装饰品;而剥离艺术表现的文化则会流于抽象概念,无法触动观者。

如果说文化是赏石活动的根系,那么艺术就是赏石活动的枝叶,赏石群体就是赏石活动的躯干,躯干的养分全在于根系的发达和枝叶繁茂。

赏石艺术的灵魂本质上来源于文化,因为它承载着特定文明对自然、生命和宇宙的理解;而艺术是其表达方式,使抽象的文化精神具象化、可感知。

二者如同根与树的关系——文化提供滋养,艺术展现生机。剥离文化的赏石会失去精神内核,脱离艺术的赏石则难以跨越时空共鸣。

因此,赏石艺术的真正灵魂,在于文化赋予的深刻意义与艺术创造的生命力之间的永恒对话。只有传承文化与创新艺术,赏石艺术才能真正的走向大众艺术。

至于,充斥着奇石界盛行的自标价、吹捧价、炒作天价这是对普通商品的价值塑造策略,真正的艺术品它有市场决定着其价值,再好的手段也要经过市场的考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