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知识:古代交通的发展,从原始社会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历史小知识:古代交通的发展,从原始社会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交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原始社会的简陋工具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复杂交通网络,中国古代交通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历程。本文将带你穿越时空,一窥中国古代交通文化的演变轨迹。
“交通”一词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在这一时期,它包含的意义甚为广泛,人们之间的交往、信息的传递、万物的生长都可作“交通”一说。汉晋之后,“交通”多是指人或物的空间流动了,其含义已近于今义。
原始社会的交通
原始社会时期是中国传统交通文化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人们依血缘关系生活在一起,以采集和狩猎为生,活动范围相当有限。然而,在这一时期,为了生存以及简单的交流,人们开始制造简易的交通工具来实现短距离的往来。独木舟、车子的出现为后世交通工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跨越河流,人们制造了独木桥和梁桥。居住在沿海地区的人们还利用水的特性实现了简单的漂航。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阶级分化愈来愈明显,以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公社开始破裂。不同的氏族、不同的阶级相互之间的交流造成了人们活动范围的日益扩大,中国传统交通文化日益形成。
夏商周时期的交通发展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传统交通文化的初步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农业、商业、科技、文化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为各民族间的糅合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各个民族通过不断的糅合与交往,又促进了交通区域的扩大。夏商不断的西进与周朝的东进、南下最终使中国古代的道路遍布了全境。随之而来的便是道路沟渠的开通、交通工具的增进以及道路设施的建立。
在道路沟渠方面,这一时期还没有形成以某一中心为主向四周辐射的交通网络,但是以各诸侯国国都以及著名的经济都会为中心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各国设置了关津保境安民,交通制度也进入草创阶段。这一时期最为人称道的是人工运河的开凿,它使中国不再拘泥于天然河道的流向,而使几条河流以人工运河的方式实现了汇合,促进了水上交通的发展。邗沟、鸿沟、胥河的开凿在中国运河开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海上交通方面,近海的南北航线已经形成,去往日本、朝鲜、南海等地的航线也已经形成。在交通工具方面,木板船的出现、独辀车的发明以及马、牛等牲畜的利用促使人们实现了远距离的交流,它们在军事、商业、农业的发展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道路设施方面,作传递消息、提供住宿之用的邮传制度以及作通关证明之用的节、符都表明这一时期的交通制度已经初步形成。
秦汉时期的交通发展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集权国家废除了六国并立时的关卡,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全国范围内交通网络的发展,便利了各地的交流,中国传统社会的交通文化走向了一个新的时代格局——全国性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域外交通开辟,交通模式开始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交通工具也有所增进,交通制度逐步发展了起来。
秦汉时期,在内陆交通中出现了以都城为中心并向四面辐射的交通网络,各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内地都会以及沿海港口,它们也成为了这一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在道路的修筑方面,这一时期因地制宜,修筑了令后世赞叹的伟大工程,如西南地区子午道、褒斜道的修筑以及沟通长江与珠江的灵渠的开凿至今仍堪称伟迹。在域外交通中,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西域丝绸之路,徐闻、合浦南海道的开辟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再加上北方草原毛皮之路以及西南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已经与朝鲜、日本、印度、罗马等地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秦汉借丝绸贸易在世界贸易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传播与交流。
在交通技术方面,依托于秦汉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雄厚的物质基础,这一时期无论在车辆的制作还是船舶的制作方面,都较前朝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双辕车的发明及使用在马匹还比较稀缺的时期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要车辆类型,辒辌车的发明以及安车的改进则增加了人们乘车的舒适度。
在船舶制作方面则是汉代楼船、橹以及船尾舵的出现,使人们能够进行大规模的水上战争,并且节省了人力,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掌握了船舶的航向,为远距离的海上航行提供了基础。
在交通制度方面,秦汉一统,在交通制度方面也有了统一的法度。秦朝统一六国以后,令“车同轨”,无论是车辆的制作还是驰道的修筑,都有了统一的标准。随着交通工具复杂多样以及中国传统社会等级性的特点,交通规则在这一时期慢慢地确定了下来,如男女异路、贱避贵等规则都带有封建色彩。为了更好的维持治安以及保卫国家,全国性的关津制度建立起来,加上“传”这种通关凭证,人们被严格的控制在政府的密网之下。
魏晋南北朝的交通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分裂与整合时期,一方面是各个民族、各方政权的分裂与割据,另一方面是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增添了新鲜血液。这体现在交通文化上则是区域性的交通的发展、域外交通的短暂停滞以及具有时代特色的交通模式的形成。各个政权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致力于交通的发展,其结果是全国范围内各个地区的交通的大发展。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南方地区不论在经济还是交通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秦汉时期那种东西发展的格局慢慢地转向了南北发展的格局,这为后世注重南北交通的格局奠定了基础。另外,由于政治的混乱与腐朽,这一时期的社会风气倾向于人们更加注重内心的精神生活。追求独立、崇无轻有、重审美轻实用是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体现在在交通工具方面则是人们不再追求实用性更强的马车,更加舒适的牛车成为了这一时期主要的畜力车,在车的装饰上也更加追求奢华。肩舆也于这一时期兴起,迎合了这一时期显贵们养尊处优、寄情山水的特点。
魏晋之后,我国又迎来了隋唐时期的大一统时代,古代交通自然也有更进一步地发展。这方面的内容我们将在今后为大家慢慢介绍。感兴趣的朋友,请持续关注我们的交通史话栏目。
参考文献:
白寿彝:《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周成编著:《中国古代交通图典》,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5年版。
齐涛主编:《中国民俗通志·交通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董莉莉、陈树淑著:《周流天下——中国传统交通文化》,山东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