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校外迁潮再来?背后这个趋势,更值得我们关注
西安高校外迁潮再来?背后这个趋势,更值得我们关注
前几日,西安理工大学与西咸新区签约,是近阶段高校外迁浪潮的体现。实际上,新的趋势变化已愈加明显。
西安,拥有众多不同类型、级别和门类的高等学府。如果说历史文化是长安古都的DNA,而高校则是现代“移民之城”和“科创之城”的根基。西安高校新的外迁浪潮背后,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
趋势:西安高校新的外迁潮
梳理公开消息,西安高校已迎来新一波外迁潮。根据「城记」统计,近几年明确、规划或启用新校址有:
西安近些年部分外迁(拟)院校
◎制图/城记地理
公办类: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美术学院、西安体育学校、空军军医大学、西安戏剧学院(正申报)、西安理工大学、西安音乐学院(拟)等
民办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西京学院周至校区、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周至校区、西安外事学院周至校区(拟)等
西安的众多高校,既是中国高等教育变化的见证者,也亲历了这些年西安的城市变迁,并见证了城市和人口持续扩容。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1950年代“交大西迁”时,周边尚是郊野农田。
中国经济的发展,催生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强烈需求。加之在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出现第一波大学外迁浪潮。
这个时间点,基本上出现在二〇〇〇年以后:彼时,中国加入WTO后融入世界经济版图,出现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包括上海、广州和南京等,诞生众多“大学城”,西安高校大规模外迁也在这个时期。
此时,西安出现“南北对望,南部为主”的大学城格局。
西安部分高校新校区投用时间
◎制图/城记地理
当时尚为“南郊”的长安,成为众多大学首选之地。公开资料显示,这里共有37所各种类型高校。自古以来,南部即为文脉渊薮之地,各方面优势得天独厚。北部,主要为“未央大学城”。
得益于良好的高等教育基底和文化氛围,西安也是民办高校“福地”,规模和体量在全国皆遥遥领先。
与此同时,临潼、白鹿原(以民办为主)等大学聚集区也陆续成型。梳理下来,当下不少高校新校区仍旧以南(长安和鄠邑)和西(沣西和周至)为主,秦汉新城也逐步形成新的聚集区。
那么,这次高校外迁浪潮又有何不同?
解读: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大学外迁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很大程度是为“解决物理空间的不足”。这次,多座知名高校迈出了新的一步。
从被誉为“二次西迁”的交大创新港,可窥豹一斑。
其使命很明晰: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地、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目前,这里已汇集30余个研究院、超过300个科研平台,形成多个国家级科研大平台和大科学装置群。
西安交大与西安理工校区分布图
◎制图/城记地理
与此同时,西北工业大学也在探索新路径。
以西工大翱翔小镇为例,是我国首个以“空、天、地、海”无人系统产业为核心,军民融合产业聚集和科教产融四位一体的科创示范小镇。年初国务院总理在陕西考察,就专程前往交大创新港和翱翔小镇。
「西安理工大学科创城」选址沣西新城,距交大创新港只是“一箭之遥”,显示这两家高校的“不离不弃”。
公开新闻显示,「西安理工大学科创城」以“学镇+产业转化”的模式,打造学科集群、科研基地、智慧中心和综合保障四个组团以及校企合作科研转化中心、校企产业发展基地与相关配套。
预计引进师生员工两万人、带动六万人,目标是“打造科技创新发展新引擎、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创建校地企联动发展新样板”。
西安高新区电子谷效果图
◎NEWS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很多大学虽以“西安”入名,实际地位极高。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它是中央部属高校,由教育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共建。
比如,西电与西安市共同谋划建设的高新区电子谷,目标就是打造成为军、政、产、学、研和资合作的示范项目、科研和人才优势加速转化为产业优势的示范项目、创新创业与生态宜居融合发展的示范项目。
这些,无疑将在新时期推动西安发展。
盘点:西安大学格局
目前,西安拥有普通高校63所(本科大学为44所),位列全国第3。公开数据显示:各类在校大学生超过百万,占比10%以上。
“流水不腐”,大学带给西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西安,作为中国重要的教育和科研中心之一,高校的贡献功不可没。从这个角度来讲,西安就是知识和研发的“资源型城市”。
早期,大学聚集区被称为“文教区”。2000年后,“大学城”才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包括广州大学城、南京江宁大学城、上海松江大学城等。
国内本科大学数量排名
◎制图/城记地理
它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大学城的外来学生人数,远超当地的本地居民人数。大学云集的区域,就是年轻指标“含青率”较高的世界。
从功能上讲,大学城是人才主导型聚集区;其次,大学城吸引大量商业、服务业、信息产业;再次,集聚效应明显下第三产业比重高;最后,校园规划成为重要的城市肌理,堪称城市“绿洲”。
很多名城,有一个底色就是知名高校。于西安而言,它们与古都共生互补和“唇齿相依”。
都市圈核心区主要大学聚集区
◎制图/城记地理(2018年)
梳理历史,自1950年“苏联援华”(西安以17项名列第一),西安迅速进入“工业时代”。大量知识分子、学生和工人,从全国来到西安。
也正是这个期间,以“交大西迁”为标志,不少知名高校在迁徙、合并以及重组等方式下,新的发展时期在西安诞生。与此同时,也有不少高校是在1950年代之后在西安建立。
如果西安戏剧学院和陕西警察学院等若申报本科成功,西安本科院校将升至46所,与武汉并列为全国第二(第一为北京67所)。
人在,希望就在。高校之于西安,既是森林级的生态系统,也是知识型的“矿产”。
『城记大讲堂』
大学,从来都不是一座工具的培训班。大学,是岁月的建筑,是开放的空间,是知识的传达。大学,代表着学术、文化、思想和未来,是一个国家社会当之无愧的“核心组织”。如果说,历史是一座城的年龄;那么,大学可以决定一座城的未来。
“大学入地铁站名”始末:
▶西安拥有众多高校,却没有一座地铁站为它命名
▶西安地铁站名再提议:这次,我们对比了三座城
▶西安地铁站首次更名:解读,背后故事更有深意
西安城记相关的大学专题:
▶如果,西安没有交通大学
▶西安的美,有一半来自大学
▶他用了二十余年,为西安打造了一座“最美学府”
▶西安,有所“中国最神秘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