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繁花》到《城中之城》:时代精神、情绪美学与作为方法的上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繁花》到《城中之城》:时代精神、情绪美学与作为方法的上海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113716

从《繁花》到《城中之城》,两部以上海为叙事空间的热播剧,不仅展现了金融领域的职场浮沉,更通过怀旧与现代两种截然不同的叙事方式,构建起了一种独特的情绪美学谱系。这种谱系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时代精神下的情绪价值,也为影视剧创作开辟了新的思路。


城中之城

近期,根据作家滕肖澜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城中之城》热播。剧评人王顺天观剧后表示,从《繁花》到《城中之城》,两部剧都以上海作为叙事空间,题材都涉及金融领域,在剧中都展现了在时代浪潮之下,个人的奋斗与商海的浮沉。同时,这类剧作以上海作为方法和空间,建构起了一种情绪美学的谱系。这种谱系不仅为观众提供了各自时代精神下的情绪价值,也为影视剧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影视观察

时代精神、情绪美学与作为方法的上海

文 / 王顺天


作为两部热播剧,《繁花》和《城中之城》一经上映便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两部剧都以上海作为叙事空间,题材都涉及金融领域,在剧中都展现了在时代浪潮之下,个人的奋斗与商海的浮沉。更为重要的是,从《繁花》到《城中之城》两部剧都展现了一种时代精神和情绪美学。从怀旧时代的上海到现代化的上海,从《繁花》中的黄河路到《城中之城》的金融城,这两部剧以上海作为方法,在镜头语言中将时代精神下的情绪美学呈现的淋漓尽致,这种情绪是时代的情绪,更是个人的情绪。其中包含的小人物的奋斗史,或大人物的兴衰史,他们在命运抉择与日常生活中交织的情绪种种,是被当下观众所共情和触动的。

无论是《繁花》中的怀旧情绪,还是《城中之城》中的职场情绪,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这两部剧为观众提供了各自时代精神下的情绪价值,才使得它们在众多影视剧中脱颖而出,成为关注的焦点。从《繁花》到《城中之城》,以上海作为方法和空间,建构起了一种情绪美学的谱系。这正是这两部热播剧带给当下的启示和意义。


《繁花》与《城中之城》虽都以上海为舞台,但所展现的时代背景却截然不同。《繁花》通过怀旧的镜头,带领观众回到了那个充满韵味的老上海,而《城中之城》则以现代金融都市为背景,展现了当下社会的职场竞争和生活压力。在《繁花》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上海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剧中,黄河路成为了展现上海风貌的重要舞台。在这条充满历史感的街道上,人物的情感纠葛和命运变迁得以充分展现。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融入了那个时代上海的独特氛围中。这种怀旧情绪的营造,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上海的独特魅力,也勾起了人们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相比之下,《城中之城》则更加贴近现代都市生活。剧中人物在金融城的职场竞争中奋斗,他们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生活压力和情感挑战。这种现代性的叙事方式,让观众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当下社会的快节奏和竞争压力。

两部作品在情绪美学的表达上也有着各自的特点。《繁花》通过极具导演风格的镜头语言和叙事节奏,将怀旧情绪融入到了每一个细节之中。无论是剧中人物的服饰、妆容还是生活场景的设计,都充满了时代的韵味。这种怀旧情绪的营造不仅让观众在视觉上得到了享受,更在情感上引发了共鸣,这种共鸣来自于对于过去时代的怀念,也来自于对于人性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与《繁花》不同,《城中之城》以当下上海的金融领域为背景,展现了职场竞争和生活压力下的个人奋斗与商海之争。在剧中,金融城成为了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职场舞台。人物在这个舞台上展现出了各种复杂的情绪状态,包括迷茫与焦虑、坚守与退让等。这种现代职场情绪的呈现不仅让观众更加了解当下社会的真实面貌,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情感疏导和心灵慰藉的作用。

上海作为怀旧的魔都和现代化的金融中心,在方法论的意义上为我们提供了观察这个时代的一种独特视角。两部作品都将上海作为叙事空间和批判话语的重要方法,通过不同的叙事方式展现了这个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时代变迁中的都市景观。

在《繁花》中,上海被赋予了怀旧和浪漫的色彩。剧中人物在黄河路的生活场景以及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都成为了展现那个时代上海风貌的重要载体。这种以上海为方法的创作方式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进一步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与传播力。而在《城中之城》中,上海则被呈现为一个现代化的金融都市。观众通过镜头看到了这个城市在时代变迁中的新精神和新面貌。这种现代性的呈现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上海的发展和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作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从《繁花》到《城中之城》,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情绪美学的变迁过程。这两部作品通过上海这一特定的叙事空间,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个人奋斗与命运沉浮,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时代情绪和美学价值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深入人心的艺术表达,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得到了审美享受和情感共鸣,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人们对于时代精神和情绪美学的思考。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两部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创新精神和艺术追求。它们不仅在叙事方式、镜头语言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和创新,也通过不同时代都市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更深的层次上挖掘了上海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性特色。

从《繁花》到《城中之城》,以上海作为方法和空间,建构起了一种情绪美学的谱系。这种谱系不仅为观众提供了各自时代精神下的情绪价值,也为影视剧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未来的影视剧创作中,我们可以更加注重对于时代精神和情绪美学的挖掘和呈现,捕捉时代情绪,讲述中国故事。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