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诗文与酒仙的传奇人生
贺知章:诗文与酒仙的传奇人生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介绍
贺知章(公元659年-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唐武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轶事典故
贺知章和李白都是有名的“酒仙”。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第一个就说的是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说他喝醉以后骑在马上前俯后仰的,就像坐在船上一样。醉眼昏花地掉到井里头,他干脆就在井底睡着了。常人哪怕喝得烂醉如泥,冷水一喷也就醒过来了,他却可以一觉睡到天亮。这贺知章生性洒脱不羁,喜欢交游,和李白、张旭等人号称“饮中八仙”。
野史逸闻
贺知章,在西京宣平坊有住宅。他家对门有一个小板门,经常看见有一个老人骑着驴在那儿出入。过了五、六年,再看那老人的脸色衣服象原来一样,没有变化。也看不到他的家属。询问巷中的邻里,都说是西市卖穿钱绳索的王老,再没有别的职业。经观察,看出他是一个不平凡的人。贺知章经常在空闲日子到王老那里去,老人迎接很恭敬。贺知章每次去,老人拿出好酒,他们对饮,喝醉便在老人家住下,一住就是数日。贺知章酒醒后要走,老人便给他准备路途中的干粮和水,把他送出巷口。贺知章曾经问老人的姓名,老人说姓麻,不说名字,也不说别的。贺知章问他职业,老人说:“没有固定的。”贺知章问他年龄,老人说:“年老了,忘记是多少岁了。”问他的住宅,老人说:“在市西。”问他的住宅里有什么,老人说:“有酒。”贺知章问:“家里还有什么人?”老人说:“有老母,还活着。”贺知章问:“有妻子吗?”老人说:“没有,有一个女儿,已经许嫁了。”贺知章问:“娶的是谁家?”老人说:“嫁给了酒家,已经很久了。”贺知章问:“娶了酒家的女儿,为什么又卖酒?”老人说:“女婿死了,女儿还年轻,所以又卖酒。”贺知章问:“女婿死时,女儿多大?”老人说:“当时十五岁。”贺知章问:“现在女儿多大了?”老人说:“现在四十岁了。”贺知章问:“女儿不嫁人吗?”老人说:“女儿已经守了二十多年的寡,怎么忍心再嫁她呢?”贺知章问:“女儿不出嫁,老人为什么不去看看她?”老人说:“女儿孝顺,时常来看我,我老了,行动不便,不能去看她。”贺知章问:“老人喝酒,是为了什么?”老人说:“我一生好酒,现在老了,酒量不如以前,但还是喜欢喝酒。”贺知章问:“老人喝酒,喝多少?”老人说:“每天一斗。”贺知章问:“老人喝酒,喝什么酒?”老人说:“喝的是村酿。”贺知章问:“老人喝酒,喝多久了?”老人说:“从年轻时就开始喝了。”贺知章问:“老人喝酒,为什么不去酒家喝?”老人说:“我喜欢清净,不喜欢热闹。”贺知章问:“老人喝酒,为什么不去酒店喝?”老人说:“我喜欢清净,不喜欢热闹。”贺知章问:“老人喝酒,为什么不去酒店喝?”老人说:“我喜欢清净,不喜欢热闹。”贺知章问:“老人喝酒,为什么不去酒店喝?”老人说:“我喜欢清净,不喜欢热闹。”贺知章问:“老人喝酒,为什么不去酒店喝?”老人说:“我喜欢清净,不喜欢热闹。”
生平
贺知章早年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贺知章中状元后,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十三年为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十四年迁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仍进宫中书,加授朝散大夫,封“柱国”,主持进士考试,厉行考核,凡两次不中者,终身不再录取。后迁礼部侍郎、秘书监。二十五年(737)病逝,享年86岁。
书法的成就
世人皆知贺知章的文采,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贺知章的书法。我们书法爱好者能够看到的贺知章的书法代表作品就是其代表作草书“孝经”了。贺知章书法善草隶,窦臮《述书赋》称:“湖山降祉,狂客风流,落笔精绝,芳词寡俦,如春林之绚采,实一望而写忧。”窦蒙注云:“(贺知章)每兴酣命笔,好书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字,其中罕有阙落,而波画飘翥,有如云霞之落纸。”贺知章的书法作品,虽然流传下来的不多,但是,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贺知章的书法艺术成就。
纪念建筑
秘监祠
贺知章秘监祠(贺秘监祠),俗称湖亭庙。
相传宋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郡守莫将在贺知章读书的故地(绍兴)重建“逸老堂”,以祀贺知章和李白。乾道五年(公元ll69年),太守张津重修。宝庆三年(公元l227年),太守胡矩重新进行维修。元至元年间(公元1335—1340)废。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重建。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知府李抡元重建。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又废。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重建。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知府秦钟杰重建。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知府陆邦宪重建。民国年间(公元1912—1949)又废。1981年,绍兴市人民政府拨款重建。现为绍兴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