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猫癣的一些常见问题
关于猫癣的一些常见问题
猫癣是养猫人不可回避的问题,几乎每个养猫人都可能遇到。这种由真菌引起的皮肤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不仅会影响猫咪的健康,还可能传染给人。因此,了解猫癣的症状、传播方式及治疗方法对于每一位铲屎官来说都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关于猫癣的各种疑问。
什么是猫癣?
猫癣是一种由霉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不论大小猫都可能患病。霉菌在表皮内生长繁殖导致癣的发生,通常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更容易生长,因此体癣多发于夏季湿热环境。初期皮肤上会出现一群小红丘疹和小水疱,逐渐发展成环形,边缘有针头大小的丘疹、水疱和鳞屑,进一步发展可形成多环形或地图形。
引起猫癣的主要真菌有三种:M. canis、M. gypseum和T. mentagrophytes,其中M. canis最为常见。虽然真菌在湿热气候中更易流行,但有趣的是,大多数病例却发生在秋冬季。真菌孢子可由被感染的动物散播到环境中,并能在环境中存活长达18个月以上。即使没有明显症状的猫也可能携带并传播真菌。
猫是如何染上猫癣的?
癣菌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由病猫将真菌孢子传给健康猫。真菌孢子可以在被感染的动物及其用具、窝、活动场所等处找到。幸运的是,大多数成年猫对癣菌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不易发病。然而,一岁以下的幼猫、免疫力低下或过量使用类固醇的猫更容易感染猫癣。
症状表现
猫癣主要感染猫的皮肤,感染程度与发病部位和时间长短有关。最常见的症状是出现圆形脱毛区域,中央伴有鳞屑状皮肤,常伴有脓疱。感染区域最初可能只是一个小点,但会逐渐扩大。猫癣多发于头部、耳朵和尾巴。在某些情况下,猫癣可能扩散至整个面部和鼻子,外观类似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其他皮肤病。严重时,可能引起全身性鳞屑或油脂性皮肤病变。慢性耳部感染有时也由癣菌引起。
如何诊断?
诊断猫癣有多种方法。一种常用但不够准确的方法是使用紫外线灯(森林灯)检查,某些癣菌在紫外线下会发出荧光,但并非所有M. canis都会发光,且健康猫的毛发也可能携带孢子。另一种方法是采集病变皮肤周围的毛发,在显微镜下检查,这种方法可诊断40%到70%的癣菌感染。最准确的方法是采集皮肤脱落的皮屑和硬痂进行真菌培养,兽医通常可以进行这种常规培养。
治疗方法
轻度猫癣可通过加强营养、多晒太阳等方式自愈。需要注意保持环境干燥,洗澡后要彻底吹干,特别是脚掌和耳后等易感染部位。局部涂抹皮特芬等药物,约两周可治愈。
中度猫癣需要剃除患处毛发,坚持药浴和外用药。常用药物包括洁尔阴洗剂、复方酮康唑、聚维酮碘等,建议2天药浴一次,持续1-2周。为避免抗药性,西药使用2周后应更换品种。
对于大面积混合性感染,需要综合治疗,包括药浴、外用药,必要时考虑口服或注射药物。但需谨慎使用口服药或针剂,因为不当使用可能损害猫的肾脏或肝脏。混合型猫癣常合并螨虫感染,可使用大宠爱、伊维菌素等抗螨药物。
根治猫癣需满足三个条件:
- 无癣环境:居住环境需彻底消毒,猫的住处需充分晒太阳,保持通风干燥。
- 猫本身无癣:通过药浴、刷癣等方式清除病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 改善猫体质:增强免疫力,定期锻炼,补充维生素,及时治疗其他疾病。
预防措施
- 矿泉浴:利用矿泉水中的化学物质和温度进行洗浴,可预防癣病。
- 药物浴:
- 使用按叶、千里光、紫花地丁、苦参等中药煎水洗浴。
- 每周进行一次硫磺浴。
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猫癣的发生与传播,保障猫咪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