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真的不是广式、苏式那么简单,还有→
月饼真的不是广式、苏式那么简单,还有→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宋代 苏东坡
又逢中秋佳节,赏月、吃月饼就承载着人们对于阖家团圆、幸福美满的美好愿望。那么,你知道月饼是怎么来的吗?
月饼的前世
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而“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那时的月饼还不是圆的,是菱花形。
古代月饼最初是祭品,北宋之时,该种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俗称“小饼”和“月团”。后来流传到民间,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
从历史记载来看,首次将饼与中秋的月亮联系起来,是在唐朝。
八月十五,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而归,唐高祖接过吐鲁番商人献上的胡饼,笑指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
新疆博物馆里的唐代宝相花月饼和点心@央视网
今天月饼的雏形
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出土的早期“月饼式”糕点实物“唐宝相花月饼”,可以说是今天月饼的雏形,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它是以小麦粉为原料,用模具压制后烘烤而成,如同手掌大小,表面的宝相花纹看起来十分精致。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
《西湖游览志会》记载有“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青睐的中秋食品。
清代木刻“中秋明月”月饼模子。北京民俗博物馆供图
到了清代,月饼的制作技巧不断提高。清代《燕京岁时记》中提到“至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古人将金蟾、玉兔等寓意丰富的各样图案雕刻在模具上,让图案在月饼上“活”起来。
清代木雕朱地彩绘“中秋月饼”招幌。北京民俗博物馆供图
古时候的月饼竟有4层
4层的月饼您见过吗?在清代“桂序昇平”年画中,就有一个4层的大月饼,瞧!月饼的最上层还摆了一个桃。
@央视一套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唐·李白
从古至今,中秋赏月、吃月饼,以一种团圆的形式传承至今,经过历代发展,月饼迎来了新生。
月饼的今生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如今,月饼的品种已异彩纷呈
目前市面上的广式月饼
占据了月饼界小半壁江山
广式
来源:千库网
苏式
来源:千库网
在文物保护和传承中
让文物活起来潮起来
月饼也修炼成了有文化
有内涵的颜值担当
国潮范
文创类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发展促进中心、中国考古博物馆携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博”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推出了一款名为“龙腾皓月·团圆月礼”的月饼礼盒。@央视网
@这里是甘博
@兰州大学
相较于市面上时髦款的特色月饼
甘肃土月饼就像淳朴的甘肃一般
植根于乡土,浸润着乡情
独有一番家乡的老味道
甘肃土月饼
9月8日,张掖市临泽县福荣食品加工坊月饼制作车间内,工人们正在赶制手工“土月饼”。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将 黄学超
兰州老月饼
凉州大月饼 @凉州区融媒体中心
环县土月饼@环县融媒
陇西土月饼@看陇西
高台柴火烧月饼
八月十五月正圆
中秋月饼香又甜
温一壶清茶
赏月、品饼
共度美好佳节
月饼虽好,可不要贪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