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罗素的 “大罪”——《数学原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罗素的 “大罪”——《数学原理》

引用
CSDN
1.
https://blog.csdn.net/u013669912/article/details/140692619

注:图片中水印 csdn 直接转存失败,重传所致。

一部大书便是一项大罪”——古希腊诗人卡利马科斯的这句名言,被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西方的智慧》中引用,并谦虚地表示“以罪而论,这是一部小书”。然而,罗素的这番话恐怕只是自谦之词,因为他的确有一部堪称“大罪”的著作——《数学原理》。


伯特兰·罗素 (1872-1970)

这部三卷近2000页的巨著,不仅让罗素在写作过程中饱受煎熬,更在出版后引发了数学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争议。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大罪”之作的创作历程及其深远影响。

创作历程:从雄心壮志到痛苦煎熬

罗素年轻时便立下宏愿,要撰写涵盖所有科学和社会学领域的“大书”。其中,他在数学领域的努力尤为系统。1897年,25岁的罗素完成了《论几何的基础》,随后开始构思《数学的原理》。然而,这部书的写作并不顺利,直到1900年在巴黎国际哲学大会上遇见皮亚诺后,才有了突破性进展。

皮亚诺对罗素的思维方式和数学符号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罗素几乎以每天10页的速度推进,年内就完成了数十万字的文稿。然而,好景不长,1901年春天,罗素发现了著名的罗素悖论,这不仅推迟了《数学的原理》的出版,更对整个数学基础研究造成了冲击。

合作与困境

为了解决罗素悖论,罗素邀请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老师怀特海共同撰写《数学原理》。然而,这部“大书”的创作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罗素不仅需要应对技术性的挑战,还在个人生活、家庭和合作者关系上遭遇多重困境。

  • 个人兴趣的转变:目睹怀特海夫人遭受病痛折磨的经历,让罗素深切意识到每个人灵魂深处的孤独,这种意识使他在短短五分钟内“变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人”,对人生和社会哲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 婚姻危机:1902年春天,罗素突然意识到自己已不再爱结婚八年的妻子。这段“姐弟恋”在“顿悟”后陷入困境,最终拖了约20年才离婚。

  • 合作者的困扰:怀特海常常陷入非理性的冲动,罗素不仅要帮助他维持家用,还要在经济上补贴他,同时还要隐瞒这些行为以免伤及他的自尊心。

这些困境加上论题本身的艰巨性,使罗素撰写《数学原理》的过程由艰苦变为痛苦。在1903和1904年的夏天,他甚至陷入“彻底的智力僵局”,每天对着白纸枯坐却往往一个字也写不出。

出版与争议

经过十年的煎熬,《数学原理》终于在1910年完成。然而,这部巨著的出版并非一帆风顺。剑桥大学出版社评估后认为出版这部书将亏损600英镑,皇家学会最终赞助了200英镑,罗素和怀特海自己也各自承担了50英镑的损失。

《数学原理》虽然完成了,但罗素因这部大书而受“大罪”的历史并未就此终结。这部书虽然代表了逻辑主义的高峰,却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逻辑主义的初衷。书中引入的无穷公理、选择公理和可化归性公理等,遭到了包括外尔、维特根斯坦在内的众多数学家和逻辑学家的批评。

更致命的是,1931年哥德尔发表了著名的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指出像《数学原理》这样的体系如果自洽就必然是不完备的,这一发现对《数学原理》造成了颠覆性的打击。

影响与评价

尽管《数学原理》在逻辑上遭遇了重大挑战,但它在数学基础研究领域的影响不容忽视。这部书试图将数学约化为逻辑的努力,虽然未能完全实现,但作为一次可敬的尝试,无疑值得铭记。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本身以《数学原理》作为表述框架,也体现了这部书对数学发展的重要贡献。

罗素在厚厚的自传中只有两处提到哥德尔,且不无“差评”。其中一处认为哥德尔相信天堂里有一个永恒的“否”字,真正的逻辑学家在死后可以遇到(罗素自己似乎提前遇到了)。罗素将之称为哲学上的“德国偏见”,并表示了失望。另一处则是援引了自己给一位“女粉丝”的信。那位“女粉丝”盛赞了《数学原理》,罗素在信中感谢道:“哥德尔的追随者几乎使我相信为《数学原理》所花的20人年已成浪费,那书也最好被忘记,发现您并不这么看是一种安慰。”——说是安慰,也不无酸楚吧。

但更酸楚的是英国数学家哈代在名著《一个数学家的辩白》中转述的罗素的一个噩梦——那是从罗素本人那里听来的:公元2100年,剑桥大学图书馆的管理员拿着一个桶巡视在书架间,他要把没用的书扔进桶里处理掉,管理员的脚步在三本大书前面停了下来,罗素认出了那正是自己的《数学原理》,而且是最后幸存的一套。管理员把那三本书从书架上抽了出来,翻了翻,似乎被数学符号所困惑,然后他合上了书,思索着是否该扔进桶里……

哈代的转述没有结局,也许到这里罗素被惊醒了,未能“看到”结局。不过我对结局倒是毫不悲观,科学史从来也不是如政治史那样“成王败寇”的历史,《数学原理》虽未能实现将数学约化为逻辑的梦想,作为一次可敬的尝试无疑是该被铭记的。事实上,哪怕像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那样对《数学原理》造成沉重打击的研究,它以《数学原理》作为表述框架本身也是《数学原理》对数学发展的一笔该被铭记的贡献。因此,若让我来为罗素的噩梦想象一个结局的话,我愿相信公元2100年的图书管理员的决定会是明智的,起码会不亚于罗素那位20世纪的“女粉丝”——那位“女粉丝”说过:“只要文明还存在,并且珍视伟大智者的工作,它[《数学原理》]就不会被遗忘。”

《数学原理》简介

《数学原理》是怀特海和罗素的作品,共三卷,于1910-1913年出版。与弗雷格的《概念文字》一起,对现代逻辑的诞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内容

《数学原理》包括集合理论,基数和序数以及实数,更高级的实分析定理没有包括在内。最初计划出版第四卷,但没有完成。

《数学原理》试图用一种特定的逻辑符号语言,从一个定义明确的公理和演绎规则中推导出所有数学定理。

他们使用的是Peano开发的逻辑符号,尽管已经做了重新调整,以期使本书的内容更加清晰和简洁。

著作的重要性

“数学原理”被认为是逻辑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书籍之一,可与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相媲美,在数学基础的研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Godfrey Harold Hardy在对该书的评论中承认其内容的重要性,甚至写作风格,但他认为这是一本很少有人会完整阅读的书,所使用的符号可能会让大多数读者,包括数学家自己感到厌烦。

现代图书馆在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百本英国非小说类书籍的名单中,将其列为第23位。

理论基础

与形式主义理论不同,《数学原理》的“逻辑主义”理论并没有“规定形式主义的语法”,这个理论的解释(在模型理论的意义上)是以真值的形式呈现的,特别是用符号“⊢”(真值断言),“~”(非),以及“V”(或)。

形式理论的现代构建

一个现代形式系统构建如下:

  1. 使用的符号:这个集合是起始集合,其他符号可以创建,但只能通过起始符号的定义。一个起始集合可以是来自Kleene, 1952:逻辑符号“→”(蕴含,IF-THEN,⊃),“&”(和),“V”(或),“¬”(非),“∀”(所有),“∃”(存在);谓语符号“=”(相等);函数符号“+”(算术加法),“∙”(算术乘法),“’”(后继);个体符号“0”(零);变量“a”、“b”、“c”等;和括号“()”。

  2. 符号串:该理论将通过连接(并列)构建符号的“串”。

  3. 形成规则:规定如何构建“格式良好的公式”(fbfs)。

  4. 转化规则:规定符号和符号序列行为的公理。

  5. 推理规则,modus ponens:允许理论从“前提”中获得“结论”,并随后抛弃“前提”的规则(如果是水平的,则符号在线的左边│或线的上面)。事实上,在应用了论证方式后,只剩下结论。

现代理论常将modus ponens作为第一条公理。

A,A⊃B│B

符号│通常用一条横线表示,这里的⊃表示“蕴含”,符号A和B是变量;这种形式的符号被称为“公理图”。这可以解读为:如果A和A蕴含B,那么B,从而保留B供以后使用。但符号没有“解释”(即没有“真值表”、“真值”或“真值函数”),modus ponens仅通过语法机械地进行。

参考文献:

Principia Mathematica - Wikipedia

via:

科学网 — 简介《数学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 - 柳渝的博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22490-1319218.html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