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好书】巴学园的父亲:小林宗作传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好书】巴学园的父亲:小林宗作传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61855110_121124779

【入选书目推荐】

《巴学园的父亲:小林宗作传》

作 者:[日]佐野和彦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品方:乐府文化

译者:田建国/杜勤/顾振申/邓俊玲

出版年:2023-7

编辑推荐

1、小林宗作即超级畅销书《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小林校长,中国读者可以说对他的感觉,即熟悉又神秘。小林宗作因为《窗边的小豆豆》的畅销被广为人知,但大家对他的了解,还大多仅限于《窗边的小豆豆》的描述。

因《窗边的小豆豆》而对小林宗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从这本书中了解更为真实全面的他。

2、目前为止最全面最权威的小林宗作传记,中文版首次出版。书中大量引用了小林宗作发表过的文章和未公开发表过的手稿、小林宗作的儿子金子巴先生的回忆文章、小林宗作的同事和友人撰写的关于小林宗作的文章,这些最珍贵的原始文字是人们了解小林宗作的第一手资料。

3、作者佐野和彦是《窗边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彻子的同事和朋友,也是日本国民电视节目《彻子的房间》制片人,他历时两年,潜心调查和研究小林宗作的生平,获取了关于小林宗作的大量详实资料,据此写成这部小林宗作传记。《窗边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彻子作序推荐。

4、小林宗作是一位寓伟大于平凡的了不起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理论体系、教学实践、教学效果和教育成果,不仅对日本,也对中国具有较大现实意义和价值。

内容介绍

《巴学园的父亲》是日本知名教育家、巴学园的创建者小林宗作的传记。作者佐野和彦拜访解小林宗作的儿子、朋友、同事、学生等相关人士,亲身到巴学园原址和小林宗作家乡实地调研,并且大量阅读小林宗作撰写的诸多作品以及能查找到与小林宗作相关的文献资料,获取了有关小林宗作的详实资料,历时两年写成这部小林宗作传记。

书中收录了小林宗作本人的部分作品以及相关人士的回忆性文章,这些是人们了解小林宗作的第一手资料,帮助人们了解小林宗作的生平故事、教育思想和理论建树。这也是目前关于小林宗作最完整的传记。

作者/译者简介

作者:

佐野和彦,《窗边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彻子的挚友,日本国民电视节目“彻子的房间”制片人。

译者:

田建国,日语资深译者,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教授、译审。

杜勤,上海杉达学院教授。

顾振申,上海杉达学院副教授。

邓俊玲,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讲师。

媒体/名人评论

这是日本知名教育家、巴学园的创建者小林宗作的传记。1981年,黑柳彻子据儿时在巴学园的真实经历创作了《窗边的小豆豆》,在书中,校长小林宗作让孩子们品尝“山的味道,海的味道”,花几个小时听小豆豆讲话,把学校开在车厢里……他亲近儿童的教育方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小林宗作随《窗边的小豆豆》的畅销被重新认识,人们也纷纷向往小林宗作所实践的儿童教育。本书作者佐野和彦拜访了小林宗作的儿子、朋友、同事、学生等相关人士,亲身到巴学园原址和小林宗作家乡实地调研,并且大量阅读小林宗作撰写的作品及相关文献资料,历时两年写成这部小林宗作传记。本书侧重讲述小林宗作的教育理念,“不能拘泥于眼前。教育必须看到二十年以后。”这是小林宗作挂在嘴边的话,由此可见教育家的气量与眼界。

——新京报书评周刊

一本明亮的书,一个明亮的人,开篇是在美国飞机轰炸之后的巴学园废墟上,小林宗作和儿子金子巴的对话,“下一次,我们要建一座什么样的学校呢?”这个人一直在战斗,在孩子面前,他放弃掉一个成年人的权力和力量,只保留责任;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他则用尽全力,让人们理解,儿童内在有某种天然的节律和韵律,你不能改造和塑造它,只能支持它。

——乐府文化总编辑涂涂

读者评论

小林宗作先生不仅仅创建了巴学园,他也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多种可能性,看到了教育最重要的是符合孩子的特点,让孩子在大众化和个性化之间均衡发展,让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兴趣方向和人生路。

以作者佐野的主观观点、巴子金等人的回忆录和宗作先生的著作汇集成的一本书。不是俗称的名人传记,而是承载宗作先生教育思想的一本书。“教育本来就是只有的,绝对没有任何束缚。学校是为学生开办的,不是为老师。教育是最自由的。”

这本书和《窗边的小豆豆》互相辉映,相得益彰。如果说小豆豆是从感性的角度让我们初识小林宗作先生教育理念在小学阶段的实施,那么这本《巴学园的父亲》就是把小林宗作先生在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过程中所走的借鉴之路和实践中走过的弯路还原出来,给后世的人以借鉴。

小林先生的教育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他在错失了自己的长女和长子的音乐教育之后,才意识到孩童的最好音乐教育时期是在5岁到6岁期间,在这个时间夯实的基础,终身受益。小林先生认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随时记录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学识发育情况,形成大数据,然后从中琢磨规律,造福更多孩子。先生的理念之超前,令人赞叹。

今天的学校教育虽然还不能运用先生的理念,但是有余力的家庭教育者倒是可以先实行起来。

当年读《窗边的小豆豆》时,曾经以为巴学园是一个童话里的世界,给了如小豆豆这样的“特殊孩子”一个完美的成长园地。如今读这本《巴学园的父亲》,才知道它的创办者小林宗作先生其实也就是一位普通的音乐教师,只是不满意当时的音乐教育,不能苟同当时流行的教育理念,才先后两次出国深造,并以自己所学回国创办自己理想的学园,给了先后五十多个孩子一个熠熠生辉的童年。如果不是黑柳彻子的这本书,小林校长的教育理念与多年实践很可能就湮灭在历史的风尘中,无人知晓,无人颂扬。这样想来,小林校长当年近乎孤勇者不计代价的努力,愈发显得珍贵。

因家中有孩子,因此在看这本书时,总会忍不住将书中观点带入生活中来。巴学园,不仅是孩子的理想学校,更是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在读这本书时,我常在想如果我的孩子就读于巴学园,他应该会爱上上学,爱上学习。而作为母亲,我应该像小林宗作一样,学会倾听,学会心平气和,学会给孩子尊重和信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