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为什么说抑郁≠抑郁状态≠抑郁障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为什么说抑郁≠抑郁状态≠抑郁障碍?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531/05/80274123_1124798382.shtml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特征为持续情绪低落、对平时喜爱的事物失去兴趣或动力、自我评价低、有消极言行等。部分抑郁症患者患有“微笑抑郁症”,带有抑郁情绪的人把抑郁的一面掩饰起来,戴着微笑的面具,让人以为自己生活愉快,导致抑郁症状很难被发现。面对人生路上种种艰难困苦,难免会感到压力重重,甚至不堪重荷,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让生命不再生机勃勃,而是布满阴霾。

那么,“抑郁”是不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呢?“抑郁情绪”与“抑郁症”又是什么关系呢?但同时也发现,很多人都将抑郁情绪、抑郁状态、抑郁症混淆。

什么是抑郁?

抑郁情绪往往是指一种情绪状态,而抑郁症是一组疾病的总称。人人皆可抑郁,但非人人皆患抑郁症。

抑郁情绪更短暂和较轻的情绪状态,通常是由特定的事物或事件引起的,例如失败、失望、悲伤或挫折。抑郁情绪可能会导致情绪低落、消沉、失去动力和干扰心理健康,但通常不会像抑郁症那样具有持久的、广泛的症状。

抑郁情绪更多是暂时的、短期的反应,可能由特定的事件或情境引起,如失恋、失业、家庭问题等,抑郁情绪通常会自行缓解。抑郁症:可能会对日常功能造成明显的影响,包括工作、学习、社交、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可能感到缺乏动力和能量,并失去对日常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正常的抑郁情绪是基于一定的客观事物,事出有因,有一定时限性,通常是短期的,人们通过自我调适,充分发挥自我心理防卫功能,能恢复心理平稳,或当生活事件解决时自然缓解,对正常的生活、工作不造成明显负面影响。

抑郁状态

抑郁状态是指存在抑郁情绪的,介于抑郁情绪和抑郁症之间的一种状态,这种情绪存在时间一般不超过两周,且症状较轻。抑郁状态是比抑郁情绪重而较抑郁症轻,除抑郁情绪外,还可能伴有躯体不适,如头痛、失眠、乏力、食欲不振等。抑郁状态与其他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如焦虑、厌倦、敌意、孤独等有时很难区分。

抑郁状态具有部分抑郁症的特征,但不一定具有全部,另外病程也还没达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但如不及时调整或干预,极易加重,最终造成抑郁症。

什么是抑郁障碍?

抑郁障碍(Depressive disorders)也称为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

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抑郁障碍分为单次发作的抑郁障碍,复发性抑郁障碍。任何人对抑郁障碍都没有免疫力,抑郁障碍随时随地可能向任何人攻击。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无人能幸免!


DSM-5抑郁障碍诊断标准:

A.以往的2周时间中,几乎每天都会出现5个或5个以上下面的症状,其中至少包括“心境抑郁”或“兴趣或愉悦感丧失”中的1项,并与先前的功能相比出现明显差别。

(1)持续的抑郁情绪,表现为感到沮丧、空虚或无助。

(2)对几乎所有活动都失去兴趣或乐趣。

(3)明显体重减轻或体重增加,或者食欲显著减退/增加。

(4)失眠或睡眠过多。

(5)身体运动或思维明显迟缓或紧张(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6)疲劳或缺乏精力。

(7)感觉自己没有价值或过于内疚。

(8)难以集中注意或做决定。

(9)反复出现死亡或自杀的念头。

B.这些症状引起了临床上显著的痛苦或社交、职业等领域的功能损害。

C.这些症状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使用或其他躯体疾病。

D.无躁狂/轻躁狂发作。

E.这样的抑郁发作不能很好地用分裂型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分裂样精神障碍、妄想障碍,或其他特定与非特定的精神分裂症谱系或其他精神障碍解释。

这些标准提供了对重性抑郁障碍的诊断依据,而具体的诊断和治疗应该由专业的心理卫生专业人员进行。如果您或他人可能患有抑郁障碍,请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5):抑郁障碍包括:

(1)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

(2)抑郁症;

(3)持续性抑郁;

(4)经前期烦躁障碍;

(5)毒品/药物所致的抑郁障碍;

(6)躯体疾病所致的抑郁障碍;

(7)其他特定的抑郁障碍;

(8)未特定的抑郁障碍。

重度抑郁障碍诊断一个人有5种或更多以下症状,几乎每天存在,至少持续两周。

(1)抑郁心境或悲伤;

(2)对于曾经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或愉悦;

(3)突然或近期体重增加;

(4)失眠(入睡困难)或嗜睡(睡得过多);

(5)感到不安或烦躁;

(6)疲乏或失去能量;

(7)感到无价值或内疚;

(8)难以集中注意力或做决定;

(9)经常想到死或自杀,计划自杀,或企图自杀。

ICD-11精神、行为与神经发育障碍临床描述与诊断指南

抑郁障碍

4、ICD-11与DSM-5关于抑郁障碍诊断标准有何不同?

抑郁障碍目前我们公认的两套诊断系统分别是ICD-11和DSM-5,他们对于抑郁障碍的诊断有哪些区别呢?

(1)心境障碍的章节划分

ICD-11中“心境障碍”这个总的章节包括了“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DSM-5将“双相及相关障碍”和“抑郁障碍”划分为两个章节,是因为双相障碍和抑郁障碍无论从遗传上还是神经影像学标记物上都具有明显差异。

(2)DSM-5纳入数种ICD-11未包含的抑郁类型:DSM-5中包含破坏性心境失调和经前期烦躁障碍,而ICD-11中并未包含。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是一种属于儿童期的以易激惹为突出表现的抑郁障碍类型。经前期烦躁障碍是与女性月经周期高度相关的抑郁障碍类型。

(3)ICD-11中纳入了DSM-5未包含的抑郁类型:ICD-11中包含混合型抑郁和焦虑障碍。该疾病是一种同时具备焦虑和抑郁情绪,但均未达到焦虑相关障碍及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4)部分诊断名称类似但是含义不相同:ICD-11与DSM-5均包含了“恶劣心境”类似的概念。ICD-11中该疾病的名称为恶劣心境,定义中规定该诊断需要满足从未发到抑郁发作。DSM-5中类似的疾病称为持续性抑郁障碍,这种障碍实际上是慢性重性抑郁障碍和恶劣心境障碍的综合。

(5)物质/药物所致抑郁障碍及由于其他躯体疾病所致的抑郁障碍在两个诊断系统的定义:DSM-5中包含物质/药物所致抑郁障碍及由于其他躯体疾病所致的抑郁障碍,ICD-11中也包含这些疾病,但是分别被划分在物质/药物所致的精神障碍及由于其他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等章节中。

(6)诊断的标注:ICD-11通过亚诊断来区分不同类型的抑郁障碍,首先分为单次发作的抑郁障碍、复发性抑郁障碍、恶劣心境障碍、混合型抑郁焦虑障碍、其他特指/未特指的抑郁障碍,然后从严重程度、是否伴有精神病性症状以及是否缓解等维度划分为更次级诊断。DSM-5则在总体诊断定义之下,以各种标注的形式来表达不同的特征。

总结:ICD-11与DSM-5均包含了彼此未包含的诊断类别,对于两个诊断系统相互参照学习,有助于整体理解抑郁障碍及相关疾病。

5、如何区分抑郁情绪与抑郁症?

抑郁,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情绪,而抑郁症则是一种精神障碍,一种以抑郁消极、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心理疾病,那我们该如何区别抑郁症和抑郁情绪呢?

两者的区别可以从症状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对个体的影响来作区分。

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都有可能经历过抑郁情绪,通常情况下抑郁情绪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持续时间短,随时间流逝而自愈。如果一个人,抑郁情绪持续时间太长,并不能随时间流逝而改善,他可能已经患上了抑郁症。抑郁症除了抑郁存续时间较长,症状通常也较明显,需要心理干预甚至药物治疗。

6、流行病学

近年来,抑郁症的患病率逐年增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5亿抑郁症患者,也就是说平均每20个人就有1人曾患或目前患有抑郁症。全世界每年有 5% 的成年人患有抑郁症。该疾病所造成的疾病负担在所有精神疾病中是最重的,仅此于心血管疾病成为第二大疾病负担源。

最严重时,抑郁症可引致自杀。抑郁症是自杀死亡者中最常见的精神疾病,其自杀死亡的风险是标准化死亡率的 20 倍。每年有近80万人因自杀死亡。自杀是15-29岁年龄组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因此,抑郁症患者的高自杀率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2019年2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等在《柳叶刀精神病学》在线发表研究文章,对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的患病率数据进行了报告,这是中国首次全国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心境恶劣障碍为1.4%,未特定型抑郁障碍为3.2%;抑郁障碍12月患病率为3.6%,其中抑郁症为2.1%,心境恶劣障碍为1.0%,未特定型抑郁障碍为1.4%。女性抑郁症终生患病率及12个月患病率均高于男性,失业者终生患病率及12个月患病率均比就业者高,分居丧偶或离婚人群的终生患病率及12个月患病率比已婚及同居的人群高。

如何看待中国会出现9500万抑郁障碍患者呢?此数字是通过终生患病率6.8%,推算中国人一生当中得抑郁障碍的机会是9500人,没有错,可是一般作为研究抑郁障碍患病率最实用的方法是用年患病率,也就是12个月抑郁障碍患病率推算当今有多少人患抑郁障碍才有防治意义,也更加贴切。我国成年人群抑郁障碍12个月患病率是3.6%,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按这个患病率估算,我国每年有超过3000万人患有抑郁障碍。”即使是这个数字也已经够惊人了。

抑郁症不同于通常的情绪波动和对日常生活中挑战产生的短暂情绪反应。尤其是,长期的中度或重度抑郁症可能成为一个严重的疾患。患者可能会受极大影响,在工作中以及在学校和家中表现不佳。

虽然对抑郁症已有行之有效的治疗办法,但全球只有不足一半的患者(在许多国家中仅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有效治疗。

图1.中国重度抑郁症患者地理分布图 来源:抑郁研究所
图3.2019年全球精神障碍患病率
图4.全球抑郁症患病率地理分布图
图5.全球自杀事实和数字
图6.孕产妇抑郁症患病率 数据来源:GBDX2017新京报有理数
图7.中国抑郁症患病率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图8.中国抑郁症人数 图片来源:新京报有理数
图9.重度抑郁症患病率

7、抑郁障碍的治疗

经过系统、规范的抗抑郁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或显著减轻,但遗憾的是,仍会有15%的患者无法得到临床治疗。首次发作的抑郁患者大约有半数以后不会复发,但是对于已经发作3次及以上或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复发风险高达90%。如此高的复发风险,也是医生苦口婆心的劝患者千万不要随便自己减药甚至停药,一定要定期到医院随访的原因。

抑郁症状缓解后,患者的工作、生活、学习能力一般能够恢复到病前水平,但是仍有20-35%的患者会有残留症状或者不同程度的功能受损。

什么是抑郁症的认知行为疗法?

什么是认知呢?认知可以分为想法和信念。

我们每天都会产生无数的念头,这些念头又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但我们经常意识不到。在心理学中有个说法是:影响我们情绪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这里的看法就是【认知】,就是我们关于这件事的【想法】和我们过往经验带给我们的【信念】。

认知、行为、情绪这三个因素就会形成一个闭环,如果没有觉察,就会让我们的状态持续螺旋式下降,能量越来越低。因为,认知就像呼吸,人们很少有意识关注呼吸,但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认知也是如此。

一般来说有类似抑郁状态的人经常会出现以下7种不合理的想法:看事情绝对化:容易走极端;只关注负面因素; 妄加揣测,情绪化推理;片面夸大或灾难化;应该/必须/绝对/不可以;弱势思维:面对挫折,挑战和困境时,把自己的承受能力看得很低很弱,认为自己无法承受。

如何解忧?既然我们的念头和想法就像呼吸一样容易被忽略,那么要解除痛苦的第一步就是要识别自己的念头。这就是我们说的【对念头的觉察】,当你遇到用事实辩论无解的问题时怎么办呢?需要你学会与这些自动化念头共存的能力。然后告诉自己:想法只等于想法,想法不等于事实。

一旦你识破它的本来面目,停在这里,不被念头带走。然后从头脑的世界里从头脑的世界里出来,回到真实的世界里,继续你该做的事情。请你相信我,只要没有能量持续喂养它,它很快就会消散。

抑郁背后真正的痛苦,是自我的迷失。人生中,有一种痛苦,那就是迷失。这种迷失,并非是指身处陌生的环境,而是指内心失去了自我,成为了父母、老师、他人期望的复制品。

其实,你是独一无二的,你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要害怕他人的眼光和评价,不要让自己的生活被他人的期望所左右,所束缚。勇敢地做自己,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你的人生将会因此变得更加精彩且有意义。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所以,往前走,别回头。

许多精神疾病是可以通过专业帮助控制得到有效缓解的,及时的治疗对于恢复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尤为关键。

表格来源:知乎@灿灿灿灿的光

8、如果我们身边有人得了抑郁症,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当下抑郁症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可能是家人、朋友或同事正在经历着抑郁症的折磨。当我们身边人患上抑郁症时,人之常情,我们会希望帮助他们应对抑郁症状,给予他们支持,早日重拾昔日的快乐。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感同深受,不要小看他们的痛苦;其次,鼓励倾诉,做一个忠诚的陪伴者;再次,积极支持,一起制定可行的计划;第四,正视疾病,建议他们尽快接受治疗。

抑郁症并非绝症,但不及时关注,“心灵的感冒”很可能发展成“心灵的肺炎”,甚至走向灭亡。当身边的人出现抑郁症,请给予他们倾听和陪伴,少做评判,正视疾病,鼓励及陪同他们尽快接受专业的医学诊疗。

抑郁症患者最需要听到的四句话:你想哭的时候就哭出来吧,这里很安全,不需要压抑自己;你现在只是心情不好,只是生病了,这不怪你啊,我知道你也不想这样;你已经做的很好了,别对自己那么严格,你现在开心比什么都重要;我们可以歇一歇,也可以重新出发,多晚都没有关系。

越是我们在乎的亲近的人,这些话就越有分量。

在面对抑郁症这一严峻挑战时,正确的了解和积极的行动是至关重要的。抑郁症并非仅仅是情绪低落,它是一种疾病,需要专业的治疗和支持。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您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抑郁症,并认识到它的严重性和影响。请记住,抑郁症不是能够轻易克服的问题,但是通过合适的治疗、支持和积极的态度,您可以走出困境,重新获得希望和快乐。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面对抑郁症,摆脱黑暗,迎接阳光的未来!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